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爱莲说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的独特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交流的疑惑呢。请大家一边播放课文视频朗读,一边 组织语言。
师生活动:教师一句一句进行配音领读,学生一句一句进行配音跟读。最后学生齐读全 文。
设计理念:把握朗读节奏,语音,语气和语调,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比录音朗读更具有 感染能力。
学生活动:讨论本文存在的疑惑。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是自己用心贴近文本的独特感受,很好,我们希望的就是 这样的读书方式——用心用情。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 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 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 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
(yī)
清( lián)
不 不枝(màn)
2、 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口答)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 )( )(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亭亭净植 ( ) ( )
陶后鲜有闻 (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予谓菊 ( ) ( )
出淤泥而不染 ( )
世人甚爱牡丹( )
3、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口答)
而我最困惑的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到底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还只是只有一个人喜欢 呢?
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活动:四人为小组讨论以下两道题目。
1、 找出文中描写莲的美好品质的句子,并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品质的。
2、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你认为莲与君子有 哪些相同之处?(联系君子的品行来思考)
知识与能力:掌握“蕃、植、鲜、之”等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运用多媒体音频播放采莲曲,营造清新淡雅的氛围
学生活动:根据导学案以同桌两人为小组完成以下三道题目,第一大组完成第一道题 目,第二大组完成第二道题目,第三大组完成第三道题目。教师通过轮火车的形式点人回 答,同桌进行答案校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周(dūn)(yí )
( yū )泥 ( zhuó) 清涟
可爱者甚(fán )
(xiè ) 玩
( mǔ)丹
学生活动: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导学案中的表格。(前两项用原文回答,后一项 自己归纳)
爱菊
爱花人的数量 代表的哪一种人 作者对花的态度
(填正衬或反衬) 爱莲
(填正衬或反衬) 爱牡丹
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 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 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 果。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 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 感知能力。
设计理念: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 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 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 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名人的名作,就像地球有南极和北极,一天 有白昼和黑夜,一个人的一生,也总是在矛盾对立中沉浮。生在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宁可隐 居躬耕,返归自然,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乐观豪迈的刘禹锡被贬谪在凄凉之地二十三 年,却蔑视权贵,不甘沉沦;身世坎坷的文天祥处于宋朝国势危亡之际,却始终能保持高 尚的民族气节……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难题,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竭力求得一 个圆满的答案。那么,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完成的是一份怎样的人生答卷呢?让我们随着 《爱莲说》去探讨“人生”这个“此事古难全”话题。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师活动:现在,关于文言文的“言”,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质疑不懂的文言字词。 设计理念: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大了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教 学效率。 三、莲之爱——众乎?独乎? 教师活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言文的文和言,应该有机统一。解决了 “言”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说本文的 “文”。经过预习之后,你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
莲
君子
设计理念: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关于莲花的语句,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 自己眼前就出现了一朵莲花,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高洁的美而陶醉,而感动。在这 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自然升腾起了对莲花的热爱和赞赏之情。
四、世人之爱——同也?异也?
教师活动: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 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理念:通过有与周敦颐同样遭遇的诗人的生平述说,能够感染和启迪 学生,让学生明白人生总是纷繁复杂,充满着种种矛盾。为本文的讲课结构奠 定良好的基础。
三、“文”“言”之争——孰重?孰轻?
教师活动:《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有一个 争论,就是到底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即“言”为主,还是应该以欣赏文章内容即“文”为 主。当然,文和言的有机统一是必须的,但是,我认为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应 该先打好言这个基础。我们现在就来检查预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