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 培养孩子的情商的途径

小学 培养孩子的情商的途径

小学培养孩子情商的途径
1.鼓励孩子去感知环境
在天性和能动性的驱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

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多数情况下的确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知)。

2.从生活中教孩子学习
想让孩子学习历史知识,就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
你为什么要吃饭/穿衣服,你吃/穿的是什么;
对别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听一听音乐传达了什么信息;
看一看画里有什么抽象和具象的东西……
3.大多数的学习都是自然而然的渐进过程
拿游泳来说,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扑腾,接着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气泡,最终会从基础的划水进步到潜泳。

换成数学,孩子先是背数字,然后才是真正地数数——把数字和物
体对应起来。

学习社会知识同样是渐进的过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关键性的概念。

4. 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认知
大人要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对文化现象、事件和人形成自
己的看法,独立辨清“起初”“随后”“最终”这些词的含义。

孩子也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计划,也就是小计划,然后再
将这种认知拓展到“年”“世纪”“时代”的概念上。

5. 搞清楚孩子是怎样理解事物的
他首先要了解、体验和讨论概念。

先是观察和触摸实物,然后问:“我能试试吗?”
“摁哪个是开机?”
“开机后会出来什么?”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用电脑的?”
……
之后再通过设想和研究,获得答案,最后是借用这类基本元素编
成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故事。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
6. 所有问题都是好问题
这是教育的黄金法则。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孩子可能会让家长回答“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或者“为什么富兰克林在放风筝引雷电的时候没被电死?”
遇到这种问题时,家长的最佳答案应该是,“问得好,我们来研究一下”。

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翻阅资料。

这样一来,家长就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以及如何从网上搜索信息。

7. 无知并不可怕
不要担心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孩子也不知道答案。

孩子们会效仿家长,向家长提供想法并展开合作,这样只需要几年时间,孩子就会自己做研究了。

而且他会学到宝贵的一课:无知并不可怕。

8. 巧用反问化解“敏感”问题
如果被问到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家长可以反问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涉及死亡、战争、犯罪、生殖这类棘手问题时,大人很难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疑问。

我自己就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大人总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小孩子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个,等长大了就明白了”。

我那时候还真的以为,等自己长大后,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一夜之间浮现在脑海中。

小时候的我也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担心,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但都不敢说出来,因为大人已经抢先一步回绝了。

其实,孩子提问只是因为他看到或听说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还要注意,作答时不要给出过细的信息。

大致地描述一下,不要太详细。

除非孩子催你讲,再谈论细节。

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孩子会让你知道。

同时,不回绝问题也可以表现出你对孩子的信任与尊敬,即相信他具备理解能力。

9. 和孩子一起思考
和孩子分享遇到的疑问,不要着急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迅速鼓
励孩子思考并自行得出结论。

把你感兴趣的事情用开放式的问题提出来:“我在想,要是不打
预防针你会怎样?”
和孩子一同探索不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将其限制在大人的经验范
围之内),让他挑战你的想法,找出你的错误。

也让孩子知道,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过也没必要刻意犯错。

如何让孩子看待历史和文化?
10. 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
当孩子了解了更多历史,看过了艺术作品,听到了音乐,或者观
赏了舞蹈,就会把这些经历填补到自己的学习结构中。

你们可以聊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有人类?
过去人们吃什么?在哪儿睡觉?
孩子会对过去的历史时期感兴趣,而且当他了解到新东西时,会
结合已知的知识描绘出一幅更完整的画面。

比如,中国古代有皇
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恐龙还活着吗?
11. 别用唯一答案禁锢历史
和其它所有的事情一样,有关历史问题也没有死板答案。

历史是一部故事书,历史充满神秘感。

历史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大部分历史事件都不会被记录下来。

人们以前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而生活在慢慢改变,留下的只有线索。

12. 试着理解孩子的新尝试
不要轻易让孩子对一件事下定论,同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孩子有必要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如果孩子尝了一道新菜,试了一套新衣服,或者听了一句方言,
鼓励他把这些看作有趣别致的新事物,而不是出格、怪异的东西。

怎么教孩子与人打交道?
13. 告诉孩子,与人沟通的方式不止一种
孩子需要掌握几种和他人打交道的策略,这样便能大胆明确地亮
出立场,同时礼貌地说出要求——握手。

对孩子来说,握手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对方的习俗,可以
向任何年龄段的人打招呼;能克服羞怯,还能应对过度亲热的成人。

合作,但也学会拒绝。

孩子把玩具或手工作品拿到公共场合,想一块儿玩就必须得到他
的许可,要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而孩子回答得也要有礼貌:“不能,但是我要谢谢你先征求我的
同意。

我今天想自己做这个。

”或者,“没问题。

你可以做这个
部分......”
14. 学会与孩子合作
当你不想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就拒绝,并和孩子协商任务分工。

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真正的合
作意味着,人们要就做什么和怎样分工达成一致。

如果孩子知道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就会表现
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少的担心。

15. 打开孩子的故事大门
利用书籍、杂志、平板电脑、报纸等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到各
式各样的故事。

用照片、过往经历、地图和明信片打造有关你和家人朋友的故事。

幻想一下在其它星球上的生活,想象孙悟空就躲在周围,想象去
别的地方旅行——这些都是故事。

16. 尊敬、协作、灵活对待问题
在社会中,没有什么比尊敬、协作、灵活地对待问题更有价值了。

在帮助孩子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一种氛围,让他接受不
同的文化、知识。

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这些,他就比那些只会学习
书本知识的孩子具备更大的优势。

让孩子拥有故事思维
17. 爱护孩子的初心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做过或见到的事情讲成了故事,于
是他便成了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历史学家。

早期的画家和音乐家也是一样,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整理了出来,为他人解读了世界。

所以,当孩子在描述一幅画,或者讲洋娃娃的故事的时候,大人要
仔细倾听。

18. 鼓励孩子把眼前的事情编成故事
“要是碰上了那种恐龙该怎么办?”
“走到洞穴里,看到了一幅千万年没人见过的岩画,是什么感受?”
任何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都代表了一种联系,是生活的体现——和考古学家从地下挖掘出的遗迹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

因为前者可以表达人内心的想法,而不只是一件能摸到或看到的
东西。

19. 教孩子“发展中”的历史
和科学一样,历史也在不断发展。

鼓励孩子秉持开放、灵活的心态;鼓励孩子去接受各种理念,去
探索、揣摩这些理念;鼓励他从中找到对自己最有意义、对地球
上的其他人也最有意义的那一种。

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
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
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