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路面排水设计

7路面排水设计


– 4)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
的水面,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 外边缘,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 中心线。
5
• 1)路面表面排水
– 拦水带可由沥青混凝土现场浇筑,或者由水泥混凝土 预制块铺砌而成。 – 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拦水带时,应避免预制块影响 路面内部水的排泄。拦水带的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 的设计水面高(水深),按设计流量公式(1)计算确 定。
– (3)严重冰冻地区,路基为由粉性土组成的潮湿、过湿
路段。 内的水份。
14
速度越快,动水压越大
– (4)现有路面改建或改善工程,需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
• 4)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设置要求
– (1)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中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均应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 的水量,且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 – (2)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应超过1小时,其它地 区不应超过2小时(重交通)~4小时(轻交通)。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 路径长度不宜超过45m~60m。 – (3)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结构、路基或路肩中带来的细料堵塞, 以保证系统的排水能力不随时间推移而很快丧失。
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腐蚀基层
Porous concrete Nonerodible base 防侵蚀隔离层 Separator layer Slotted pipe Geotextile
25
PCC pavement
AC Shoulder
最新发展:cool pavement(凉爽型排水路面) 特点:面层透水、基层透水、允许部分 水进入土基。 降雨时可以实现排水,高温时土基 水分蒸发,达到给路面结构降温的目的。
37
复习思考题
1、地表排水包括哪几部分? 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原则? 3、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区别是什么? 4、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有哪些? 5、路面边缘设置拦水埂进行路表水的汇集集中排除有何优缺点?路面水 漫流排除有何好处?其对边坡有何要求? 6、何种情况下要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7、边沟按明渠进行水力计算时,如何考虑其纵向排水坡度?
路面排水设计
◆1、设计内容 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2)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3)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 4)路面边缘排水设计
5)排水基层或面层排水设计
1
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
路面表面排水设施主要由路面横坡、拦水带(或矩形 边沟)、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其主要目的是迅速排除降落 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大气降水,以减少表面水下渗并防止路 表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路面排水系统 路面排水 中央分隔带排水 边缘排水系统 路面结构内排水 基层排水系统 7.3.2.1 路面排水系统 为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表面水降至最少,并迅速地将 其排除,需设置完善而有效的路面排水系统。 • 路表排水系统的组成: 表面排水形式
Permeable base(级配碎石基层
Separator layer
Drainage pipe
Geotextile
上世纪混凝土路面结构:水泥板+二灰稳定碎石(提浆法施工,目前不再使用) 提浆法施工后,虽然基层表面平整,但易形成二灰表面薄夹层(5mm),流失 后导致水泥板破坏)
24
◆2、设计方案
1 )凸形中央分隔带,在分隔带缘石外侧设置纵向格栅式盖板沟,并 在分隔带内设集水井,通过集水井及与集水井相连的横向排水管将水 排出路基范围以外。 2 )凹形中央分隔带,在分隔带内设置纵向格栅盖板沟,上侧半幅路 面的表面水直接漫流进入中央分隔带内的格栅式盖板沟内,并沿沟底 纵坡排入集水井,最后通过与集水井相连的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范围 以处。这种排水系统不仅能顺畅地排除上侧半幅路面的路表水,还能 有效地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的积水,但其汇水面积及设计径流量均相应 较大,故在设计中应合理地确定横向排水管的管径及间距,以确保其 泄水能力。
2017/5/14
9
该方案设计很好,但后期防撞护栏施 工时易破坏沥青涂层,导致水经中央分 隔带渗入路面结构。 整形,清理干净后涂粘层沥青
路 面 结 构
•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什么东西?通讯电缆
凹型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
10
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排水
高等级公路超高路段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不得横向 漫流经过下侧半幅路面。超高路段上的中央分隔带,除应 满足一般路段上中央分隔带排水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要求 外,还应设置拦截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水流的排水设施。
中央分隔带边缘排水系统
什么路段的排水设计图?
20
◆2、设计方案

2)普通沥青(AC)路面的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AC shoulder
Permeable base(排水层) Separator layer Drainage pipe Geotextile
我国:采用面层+半刚性基层 国外:通常采用面层+级配碎 石透水层+隔离层结构 半刚性基层特点:虽然强度高,但不 透水、易开裂。
2017/5/14
3
路面排水设计
• 1 基本原则:
– 1)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
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
– 2)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
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排
除路面表面水。
4
路面排水设计
– 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 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 受到冲刷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 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11
这种形式的中央分隔 带叫什么护栏? 新泽西护栏(混凝土墩),耐撞 防撞板式中央分隔带
下侧
上侧
12

3)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
13
• 4)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设置条件
– (1)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和多雨地区,路基由 透水性差的细粒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组成的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或重要的二级公路。 – (2)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21
◆2、设计方案
• •
3)全厚式沥青(AC)路面的排水基层 PATB:排水的沥青处置基层(大孔隙沥青混凝土)
AC surface
AC shoulder
PATB
AC Separator (沥青隔离层) Drainage pipe Geotextile
22
◆2、设计方案
4)沥青(AC)路面的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Permeable base Subgrade
AC shoulder
Geotextile separator layer (不透水)
Drainage pipe Geotextile
23
◆2、设计方案

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基层
PCC pavement AC shoulder
8、公路各自然区划的原则及划分依据是什么? 9、路基的干湿类型及其划分指标 10、稠度系数如何在新建、既有道路建设过程中使用? 11、路基、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12、什么是路基的宽度、高度及设计标高? 13、路基土的压实度,分层压实的作用?
《路基工程》复习提纲
• • • • • • • • • • • • • • 11、路基的主要病害 12、一般路基 13、路堤的横断面型式 14、路堑的横断面型式 15、一般路基设计包括的内容 16、路基的宽度、高度及设计标高 17、路基土的压实度,分层压实的作用 18、路基压实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9、浸水路堤失稳破坏容易发生的状态 20、陡坡上路堤的稳定性验算 21、几种重力式挡墙的特点及其图形 22、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 23、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24、地表排水的内容
15
排出渗入沥青面层的雨水
路缘石不能埋入基层,否则入渗雨水无法排出
• 4)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16
碎石
集中排水位置
集中
+
漫流 式排 水设 计
基层 顶面
泄水孔
特点:标高相同17桥面泄水孔18
◆2、设计方案 • 1)排水路面
通过每分钟水面下降量衡量渗水性能
19
◆2、设计方案
超高侧是哪一侧?
• 1)排水路面
、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
等组成。
• 设置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时,应根据分隔
带宽度、绿化和交通安全设施的形式和分隔带表
面的处理方式等,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
2017/5/14
8
• 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排水
• 一般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其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排除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表面水。
1. 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 3 米,表面用薄层现浇水泥或水泥预制块封闭时, 采用与两侧路面相同坡度的双向横坡,使降落在中央分隔带表面的水排 向两侧行车道,进入路面表面排水设施。 2. 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 3 米,表面未封闭时,将中央分隔带的表面水汇集 在中央分隔带的低洼处,通过纵坡排流至泄水口或桥涵水道中。 3. 中央分隔带表面无封闭,未设表面排水设施时,降落在中央分隔带的表 面水将下渗至中央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施内排除。多采用纵向排水渗 沟并通过按一定间距设置横向排水管将纵向渗沟内的水排出路界。 4. 在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设计径流量可能大于表面 水的渗入量,而造成较多的水流沿中央分隔带纵向流动,故应在凹形曲 线低部的流水汇集处设置隔栅式泄水口,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将这部分 水流排出。
30
31
32
33
34
35
36
路面排水对线路的长期稳定性极其重要,不同排水方案各有优缺点, 需要组合设计: 漫流:排水路径最短,效率高,但易冲刷边坡 集中排水:外观美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基础不均匀变形影响,往往 出现集水口位置较高,而其它位置较低,排水不畅,路面集水,影响行车 安全,不得不在后期增设排水口。 农村道路和低等级道路往往排水设计欠缺,导致寿命较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