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压预应力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静压预应力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3)三、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5)四、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 (6)五、施工进度的控制 (7)六、施工工艺流程: (7)七、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4)八、管桩施工顺序 (14)九、消除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16)十、管桩纠偏措施 (18)十一、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 (20)十二、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 (23)十三、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 (24)十四、质量保证措施 (26)十五、预防断桩一般措施 (28)十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9)十七、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30)十八、桩基验收 (31)静压预应力管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杭州市集中关押场所二期(EPC )总承包项目总建筑面积 55485.7m 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44253m ²,地下建筑面积11232.7 m ²;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监察留置综合楼(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综合勤务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监区(地上二层)、武警营房(地上三层)、岗楼(地上三层),以及室外的绿化、道路、停车位、安装工程等。

地基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地块地理位置见下图1所示。

图1 地块地理位置图本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以8-1层中砂为桩端持力层,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应≥1.0倍桩径。

采用压桩力和桩长双控,桩长见管桩表。

1、监察留置综合楼管桩一览表拟建二期场地杭州市集中关押 场所一期(已建)运溪路 西塘河2、综合勤务楼管桩一览表3、监区管桩一览表4、武警营房管桩一览表二、编制依据:1、《杭州市集中关押场所二期项目》施工图纸。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本公司现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合一《综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4、省、市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投标、建筑施工规范、定额、质量、安全等文件。

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及操作规程,国家现行技术标准:5.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5.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5.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浙江省标准)5.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5.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5.13《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5.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5.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16《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1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5.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5.2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2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5.23《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DB33/T1082-2011)5.24《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25《建设工程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5.2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5.2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三、压桩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按要求做好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压桩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做好压桩前的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3.根据地质资料及设计要求,对建筑物坐标进行坐标放样及定位轴线的施测工作控制在规范之内。

四、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五、施工进度的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2台液压桩机进行压桩作业,每台压桩机一天时间可压桩20根左右,在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40天左右可以完成本工程预应力管桩的压桩任务。

如遇自然灾害或场地出现陷机,工期应顺延。

六、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桩机就位→桩机调整(在此之前完成管桩的检验和运输工作)→吊桩定位(桩尖焊接)→垂直检查→试桩→静压桩→接桩→再静压桩→压桩完成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静压管桩施工方法1 施工机具的选择1)压桩机型号的选择:根据设计选用桩型及工程桩终压力要求。

为满足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压桩机选用ZYJ600静压桩机,满足该工程施工的需要。

见图1-1 静压桩机图图1-1 静压桩机图2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1 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桩机进场拼装桩机就位经养护达100%设计强度运桩至压桩点并检查桩探孔体质量吊桩插桩全站仪校正与跟踪监控压桩桩平面位移测量记录送桩至设计标高桩机移到下一桩位图5.2-1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3静压管桩施工方法1)场地平整:清除地表杂物(本工程主要为房屋拆迁废墟),并填平场地中的坑洼处,并沿场地四周挖沟排水至集水坑进行集中排水。

2)测量定位:施放轴线和桩位,每个桩点插短钢筋,并做成管桩等径模具,白灰沿模具撒放。

并对桩位顺次编号,记录各桩位地面标高,并向施工队交底,桩机就位后再进行复测。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

3)预应力管桩的成品检查:检查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和主要质量指标(砼强度),再进行外观检查,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经监理验收,并签字认可。

对管桩两端应清理干净,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应清刷干净。

不合格的桩及时清退出场。

4)设备准备情况的检查:压桩机安装就位,按需要的总重量配置压重,并调平桩机平台。

打桩前认真检查打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

5)探桩:根据测量定位点,利用同直径的钢管用静力压桩机压穿表层土,探明表层土的障碍物。

如果场地土层状况良好,为了提高工效,可以不用探桩,直接压桩即可。

6)吊桩插桩:根据每孔设计桩长选择每节桩长和压桩顺序并编号。

利用桩机自身起重机按编号顺序吊桩就位,再用夹具持桩对准测量定位点插桩入孔内。

单根管桩吊运时可采用两头勾吊法,竖起时可采用单点法,一个吊点吊桩,吊点应设在距桩上端0.3倍桩长处,见图3-1管桩吊装示意图。

管桩起吊运输过程中应平稳轻放,以免受振动、冲撞。

0.3LL图3-1 管桩吊装示意图桩压入过程中修正桩的角度非常困难,因此就位时应正确安放。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下时,必须保持位置及方向正确。

开始要轻压,认真检查,若有偏差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拔出重压。

桩的垂直度安排专人采用用两台经纬仪进行监控,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且大约互成90°的方向上。

7)压桩:压桩前在每节单桩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对应压力值,并通过实地高程测量,在送桩器上做好最后1m及最终送桩深度标记,通过水准仪配合控制。

在压桩开始阶段,压桩速度不能过快,应根据地质报告显示的土质情况选择压桩速度,压入速度不应大于1m/min。

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在初期2-3m的压桩范围内应重点观察控制桩身、机架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应重点放在第一节桩上,即将桩压入土中0.5~1.0m,暂停下压,在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才可正式压桩。

压桩过程中,桩身倾斜率不得超过0.8%,需要经常观测桩身是否发生位移、偏移等情况并做好过程记录,并详细记录每入土1米时压力表的压力值。

在沉桩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察桩的进尺变化,如遇地质层有障碍物、桩杆偏移时,应分一二个行程逐渐调直。

压桩前最好将地表下的障碍物探明并清除干净,以免桩身移位倾斜。

按设计桩位平面图绘制桩位编号图,自备压桩记录外,交监理一份,以供监理检查。

8)接桩:管桩长度在15.0m以内采用定制长度的预应力管桩,管桩长度在15.0m以上采用6.0m-15.0m进行施工接长组合,接桩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

焊接接桩前,其预埋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

焊接接桩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

焊接的材质(钢板、焊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件应作好防腐处理。

接桩时,一般在距离地面1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失高不得大于1‰桩长。

接桩处进入土前,应冷却10分钟,保障在施压过程中,对造成焊缝质量造成破坏,此外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涂料。

9)送桩:为将管桩压到设计标高,需要采用送桩器,送桩器长度分10m, 15m 两种规格。

操作时先吊起送桩器,送桩器的下端面紧挨上管桩上端面,中心线对齐,保证垂直度满足要求后再加压,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

10)静压桩机移至下一桩位。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及消除安全隐患,对已施打管桩管口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封堵。

4 施工注意事项1)若需接桩时,按长桩在下,短桩在上的顺序进行施工。

2)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a.压桩力突变;b.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e.回弹曲线不规则。

3)每根桩施工完后马上测量桩顶标高,作好记录。

在压桩过程中分两次复测,如发现桩顶上浮,须通知设计人员处理。

4)压桩施工终压控制条件:采用桩长控制。

在同一地质类型的地段,若出现静压力显著增加或送桩时静压力显著减小等异常情况,需暂停施工,分析和找出原因后提出处理措施。

5、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标准1 管桩的验收标准混凝土管桩进场后质检人员应与监理一起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桩身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做好检查记录及标识工作。

管桩主要检查桩的外观尺寸及管桩的产品证明书。

管桩的外观尺寸、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1-1 预应力管桩检查项目表:表6.1.1-1 预应力管桩检查项目表七、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临时配电线路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有关规程要求架设整齐,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

室内外线路与建筑施工机具、建筑物、车辆、行人等保持不小于最小安全距离,否则应采取安全保护隔离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