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
字梦德,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称“刘白”。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miǎn)。
崔沔,字善冲,唐朝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
在这里和我谈笑的都是读书人,来往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官场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字
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在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吾德馨: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上:动词;
(7)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通“洪”,大。
儒:有学问的人。
(8)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
(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乱:使……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②文件;书信。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全句意为“有何陋”。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字词活用
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鸿: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
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
文言句式
孔子云:“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倒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释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
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德馨,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中。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旧指读书人。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调,调弄,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官场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
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
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世称濂溪先生。
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理学的创始人,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代表作品:《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