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技能(三级)第一节智力测验第一单元:韦氏测验一、学习目标掌握韦氏测验的实施与记分方法;掌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AIS-RC)的解释二、工作程序(一)测验的实施1、测验材料: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AIS-RC)1955年编制,1981年龚耀先修订测验的全套材料包括:两个分量表: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言语量表6项,操作量表5项,共11项。
2适用范围:16岁以上,分城市和农村两式: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县属集镇以上的人口,称为城镇人口。
3、施测步骤测验之前先填写被试者的一般情况、测试时间、地点和主测人,然后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测验。
进行成人测验时,一般按先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改变。
测验通常都是一次作完,对于容易疲劳或动作缓慢的被试也可分次完成。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超过规定时间即使通过也记0分,提前完成的按提前时间的长短记奖励分。
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有的项目通过时记1分,未通过记0分;有的项目按回答的质量,如概括的深度记0、1或2分。
各分测验的具体实施步骤:1、知识——对一般性常识的了解2、领悟——主要测量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一般知识。
3、算术——主要测量数学计算的推理能力及主动注意的能力。
4、相似性——用来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5、数字广度——此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6、词汇——主要测量人的言语理解能力,同时了解其知识范围和文化背景。
7、数字符号——主要测量一般的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及灵活性,以及动机强度等。
8、图画填充——主要测量人的视觉辨认能力,以及视觉记忆与视觉理解能力。
9、木块图——主要测量辨认空间关系的能力、视觉结构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视觉-运动协调能力等。
10、图片排列——主要测量被试者的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力和幽默感等。
11、图形拼凑——主要测量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知觉组织能力以及辨别能力。
(二)测验的记分方法1、原始分的获得:限制时间的测验,以反应速度和正确率计分,没有时间限制的测验按照大体质量计分。
2、原始分换算量表分:一个分测验中的各项目得分相加,称分测验的粗分(或称原始分)。
缺一项分测验时,要计算加权分。
粗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
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
再将二者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
最后,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由于测验成绩随年龄变化,各年龄组的智商是根据标准化样本单独的,查被试者的智商一定要查相应的年龄组。
(三)测验结果的解释智力等级的分布和智力缺陷的等级二、相关知识三、测验实施的注意事项(一)在操作修订韦氏量表时,一定要按本量表的标准程序进行。
(二)主试者必须受过进行个别和团体测验的训练。
(三)测验时间要选择恰当,这是与被试建立良好协调关系所必需的。
被试者应处于精力充沛,身体舒适,没有急事的时候来接受测验。
(四)主试者应努力取得被试者的合作,尽量使他们保持对测验的兴趣。
(五)有些项目无时限,但不是让被试者任意延长。
如果肯定被试已经无回答了,再延长时间也没有意义,这时便进行下一项目。
一般来说有10秒或15秒钟可以考虑好回答。
第二单元:瑞文测验一、学习目标掌握瑞文测验的施测与记分方法二、操作步骤(一)工具联合型瑞文测验(CRT)(二)方法1、测验的施测2、测验的记分三、相关知识(一)测验介绍瑞文渐进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简称为瑞文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
由于该测验氏非文字的,它较少受到本人知识水平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努力做到公平,故心理学家们尤其喜欢采用这个测验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工具。
(二)施测方法1、瑞文测验既可以团体施测,也可以作为个别测验。
2、测验开始时先发给记录纸,要求填好姓名、性别、年龄等项。
然后发下测验图册,请打开第一页(A1)说:"看上面一张图,图下角缺一块,请你从下列的6块图片中选一块最合适的补上去。
你找找看,哪一块补上去最好,最配得起来"。
先让被试者尝试一下,最后将正确答案"4"号告诉大家,并请他们将数码"4"写在记录纸上与A1对应的空格里。
个别施测者,由被试指点出他确认的图形,由主试在记录纸上记录相应的号码。
3、在被试都掌握了方法后,接着翻到下一页(A2),并告诉大家以下每图都有缺少的一角,要求从下面的几个小块图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补上去,并把它的号码写到记录纸相应的空格内。
4、测验时间满40分钟时,不管有无做完,一律交卷。
5、幼儿及弱智者在个别施测中当进行到C、D、E三单元时,每单元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该单元不再往下测,未测项目都按不通过计(但A、AB、B三单元不管做对多少都必须做完)。
(三)测验的记分本测验题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
被试在这个测验上的总得分就是他通过的题数,即测验的原始分数。
本测验的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四)瑞文测验在我国的修订情况我国1986年由张厚粲及全国17个单位组成的协作组完成了对瑞文标准型测验的修订,出版了瑞文标准型测验中国城市修订版;1989年,李丹等、王栋等分别完成了彩色型和标准型合并本联合型瑞文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中国修订版的城市、成人和农村三个常模的制定工作;1996年,王栋等开始了联合型瑞文测验的再修订工作,新修订版业已完成;瑞文高级推理能力测验的修订及常模建立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四、注意事项(一)主试逐字照读指导语,对被试提问可以重复指导语,不应擅自补充或更改。
(二)团体施测时特别要防止相互抄袭或交谈。
(三)团体施测对象如超过30人,除主试外应增加主试助理1~2人。
每次施测团体应不超过50人为限。
(四)主试与主试助理在被试进行前5题时,应进行巡视,对不能理解解题方式或前5题不能正确回答者,单独重复指导语。
第三单元:比内—西蒙量表一、学习目标掌握中国比内测验的实施与记分方法二、操作步骤(一)工具中国比内测验(二)方法1、测验的实施2、测验的记分三、相关知识(一)测验介绍比内量表示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
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比内测验最早于1916年传入我国,1979年,吴天敏教授进行第三次修订后,定名为《中国比内测验》。
(二)测验的实施1、测验开始之前,主试让被试或替被试填明记录纸上的简历,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2、施测时,先根据被试者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然后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
3、对照着记录纸,一个题一个题地,熟读各试题的指导语,要求能在指导被试做每个试题时,自然而准确地说出,至少能在边读边说的情况下,不至张口结舌或自行编造。
(三)测验的记分1、通过1题记1分,连续5题不通过停止测验。
将被试者答对题目的分数,加上承认他能通过的题目的补加分数,便得到测验的总分。
2、根据被试者的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相应的智商。
(四)中国比内测验的内容1. 比圆形2. 说出物名3. 比长短线4. 拼长方形5. 辨别图形6. 数纽扣13个7. 问手指数8. 上午和下午9. 简单迷津10. 解说图画11. 找寻失物12. 倒数20至113. 心算(一)14. 说反义词15. 推断情景16. 指出缺点17. 心算(二)18. 找寻数目19. 找寻图样20. 对比21. 造语句22. 正确答案23. 对答问句24. 描画图样25. 剪纸26. 指出谬误27. 数学技巧28. 方形分析(一)29. 心算(三)30. 迷津31. 时间计算32. 填字33. 盒子计算34. 对比关系35. 方形分析(二)36. 记故事37. 说出共同点38. 语句重组(一)39. 倒背数目40. 说反义词(二)41. 拼字42. 评判语句43. 数立方体44. 几何形分析45. 说明含义46. 填数47. 语句重组(二)48. 校正错误49. 解释成语50. 区别词义51. 明确对比关系四、注意事项(一)按“测验必备”备齐物件。
(二)主试对被试必须保持一般的和善态度。
对于他的答案,不论对与不对,都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的神态,以免影响他的测验结果。
(三)施行测验之前,应安排好一间安静房子,内设一桌两凳。
施测时主试被试对坐。
主试可将指导书立在面前,以免被试窥视主试的记录,思想受到扰乱。
(四)主试必须按照各试题的时限控制时间,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
第二节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方法和种类人格测验多达数百种,由于其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但总的来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类为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技术。
一、客观化测验(self-report invention)客观化测验也称自陈量表,就是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
由于一般的自我报告往往受报告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客观化测验多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每个句子或问题描述一种行为特征,要求被试者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
常用的客观化编制方法如下:1、逻辑分析法2、因素分析法3、经验法4、综合法二、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投射法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
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工具,主要是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这种方法受到倾向于心理动力学观点的医学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有些学者依据对被试者的反应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即反应形式,把投射技术分为下列四种:1、联想法2、构造法3、表露法4、完成法投射测验工具(一)罗夏测验罗夏测验(Rorschach Test)是一种投射技术。
它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 Rorschach)于1921年首创的一种测验。
罗夏测验是由10张墨迹图组成,所以又称墨迹测验。
图是用墨置纸上折叠而成,其中5张为黑白墨迹图,2张在黑白墨迹图上附有红色墨迹,3张全为彩色墨迹。
这10张图片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时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试者:“请你告诉我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或是使你想到了什么?”主试者对被试者的回答要做详细记录,并记录下对每一图片回答的时间及完成此测验的全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