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

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所以与父亲有很深的矛盾。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小题2】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小题3】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

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

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

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

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有删改)材料二:[新华网]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

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

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

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是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

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适合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

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

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