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简论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与发展特征_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
简论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与发展特征_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
① 也就是 说, 民 族 主 义 的 根 本 或者 在民 族 是在历史性的条件下形成的。
主义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或许正是文化。从日本的历史实践看,文化民 族主义语境中的 “文 化 ” 既 包括 形 而 上的, 也 包括 形 而下 的, 而 所谓 形而下就涵盖了文化产业在内的文 化 物 化 与 商 品 化。20 世 纪 50 年 代 日 本在文化集体认 同 上 处 于 迷 茫 阶 段, 其 文 化主权 ( 包括 经济 层 面 和政 治层面) 和文化 自 信 心 受 损, 因 为此 时 的日本 处 于 美 军 占 领 时期, 正 接受着美国的社会改造。例如,战后的日本电影业是在美军的占领下起 步的,整个 50 、60 年代美国 影 片 占 领 了 日本 市 场。 日本 观 众 在美国 电
20 世纪 90 年代,受世界经济 危 机 的 影响, 日本 第一、 二 传统 产 业 增长逐渐趋于 缓慢, 日本 陷 于 “失 去的 十 年 ” 的 尴尬 处 境。 为 振 兴 本 国经济, 同 时 也 为 了 在 世 界 经 济 转 型 中 保 持 优 势, 日 本 适 时 提 出 了 “文 化 立 国 ” 的战略 构 想, 从 而 衍 生 出 了 “GNC ” 发 展 战略, 也就是
一
文化民族主义与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
二战后,日本在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起步。当时日本首相 吉田茂引领一条经济中心 主 义 路 线, 摒 弃 了 战 前 偏 重 军 事的国 家 政策, 强调以产业和贸易立国的思想,特别重视将重建后的战后日本打造成为
④ 因此,日本经过短暂的国民 经济 恢 复期, 其 国民 生产总值 通商国家。
客对日本文化特征的认识; ① ( 2 ) 积极发展文化 产 业, 一 方 面 满 足 本国 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大力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社会在消 费这些产品的同时,感知附着在这些产品中的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 和心灵空间,从而建构一个 “文 化日本” 的 认 知、 观 念 和 形 象。 因 此, 经历经济高速增 长 后, 日本政 府 提 出 “重 新 认 识 日本的 价 值观, 即 日 ,在此基 本社会重视传统培育的重温情的人 际 关系和 人 与 自然 的调和 ”
① 国民生产酷值的核心内容是: 日本要争做 世界 一 流 的 “酷 产 品 ” 的 创 造者, 振 兴 本 s Gross National Cool, Foreign 国的文化产业,以期提升日本的 软 实力。 参 见: McGray, Japan ’ Policy,May / June 2002. ② 神山京子 ?? ナショナル·クールという新たな国力? 世界を闊步する日本のカッコ よさ? 、? 中央公论? 第 118 第 5 号、2003 年 5 月。 ③
简论 日本 文 化 产 业的 缘起 与 发展 特 征
— —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
胡文涛 林 坚
内容提要: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 军 事 占 领 和 社会 改 造,日本 尽 管 经济 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得到 了 迅 猛 发 展,但是日本对 内 存在 公 民 文 化 身 份 的 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 文 化 身 份 的 缺失,因 此 一种 文 化不 安全 感 充 溢 着 社 会。80 、90 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 国 内 文 化民 族 主 义思 潮 高 涨 的 契 机, 适 时 推出 “文化立国” 战略。在此背景 下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既满足 本国 人 们 现 代 精 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 进 行 文 化 价 值 观 的 集体 建 构,而 大 量 出 口文 化 产 品, 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 提升 其 文 化的国 际认 同、 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 文 化 产 业 的 缘 起、 发 展特 征 中 文 化民 族 主 义 起到 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关 键 词: 文化产业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立国 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 胡文 涛, 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学外 国 文 学 文 化研 究 中 心 研 究员、 博士; 林坚,同校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31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7874 ( 2011 ) 01 - 0120 - 12 基金项目: 2010 年教 育 部 人 文 社会科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10YJAGJW 005) 、广东省 “211 工程” 第 三 期 重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 子课 题 ( FDUFS211 - 2 - 037) 的部分成果。
③ 化、相互依存度较高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对于日本文化产业,国内学者一般从其发展背景、现状及其所采取 的措施上进行探讨,这也导致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过分强调中国从经 济效益上应学习日本经验,而忽视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受社会文化 思潮的影响与政府的政治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深 入探讨日本文化产业的历史缘起、发展特征和基本动因。该研究有助于 深化我国的日本文化产业研究,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 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寻找启示。
② 影所传输的思想、 文 化 熏 陶 下, 电 影 欣赏 的 倾 向性 受 到 了 很 大 影响。
这种情况引起了日本政 府 对国 家文 化 安 全 的 担 心 和 文 化主权 独 立 的 诉 求。而 70、80 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推动了日本民族主义中传统文化 因素的复苏与进一步发展,进而导致文化民族主义在日本国内的高涨。 文化民族主义成为日本凝聚国民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乃至 争取维护文化主权的巨大的思想动力。其具体的实践路径,主要为两个 方面: ( 1 ) 从 日本 传统 文 化中 寻 求 元 素 以 建 构 日本国 家、 国民 精 神 信 仰体系,例如日本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投资重建封建城堡、创建户外乡 村建筑博物馆,既彰显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又增加国内外游
② 。 础上主张 “高速增长是经济上的成功,同时也是实 现 大 文 化的 基 础 ”
与此同时,内阁府关于国民生活舆论调查表明,日本国民在物质生活日
③ 在 文 化民 族 主 益丰富的条件下,国民追求精神生 活 的 呼 声 日 益 高 涨。
① 摩擦自然刺激了日本人当中由来已久的民族主义情绪。
从历史的维度看,战后日本民族主义经历了几番发展变化,它是伴 随国家的认同而演变的。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先后经历了几次论战: 60 年代,经济民族主义取得胜利,发展经济置于最优先目标,对外实行政 经分离的外交 政策, 到 了 后 来逐渐 产生 了 政 治 民 族 主 义②, 而 到 了 90 年代日本提出 “文 化 立 国 ” 战略 时, 文 化民 族 主 义 便 成 为 日本国民 文 化身份和建构国家文化特性的动力,并超越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甚 至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特征。 正如民族主义一样,文化民族主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和被认可的定 义。尽管如此,近代以来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一般被认为是源于拿 破仑入侵时的德意志。在 20 世纪 初, 海斯 ( Hayes ) 就 把 18 世 纪日 耳 。面 对 法 兰 西 文 化的 强 势 曼民族的浪漫民族主义称为 “文化民 族 主 义” 进入,德意志知识分子从本 土 民 族 文 化中 发 掘 德 意 志 民 族 的 精 神 源 泉, 以重建德意志民族精神,抗拒法兰西文化的入侵,在文化的层面上为德
① ②
: 《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8 页。 参见铃木贞美 : 《文 化 巨 无 霸: 当 代 美国 文 化 产 业 研 究 》 , 广 州: 广 东 人 参见李怀亮、刘悦笛 主 编
民出版社,2005 年,第 66 ~ 67 页。
— 123 —
□ 日本学刊 2011 年第 1 期
— 122 —
简论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与发展特征 □
文化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的文化侧面,也与民族主义类似,有着对内 强化其统一性,对外强化其独立性的特点。对内的统一性表现为,文化 精英利用传统的文化观念及符号 的 象 征 意 义,将 某 个 或者 多个 “族 类 ” 的价值体系泛化到国 内 各 个 “族 类 ” 上, 并 以 此 作 为当 代 民 族 或 国 家 价值体系形成的核心依据; 对外的独立性表现为,强调本民族传统文化 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作为一种民族的或者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 区分与其他民族或国家不同的标准,这也使得文化民族主义带有排斥性 和 “外溢” 性的特点。 因 此, 文 化民 族 主 义 常常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保 守 的 社会思潮,具有双刃剑的属性,这也一直是一种争议不休的学术话题。 从各种有关民 族 主 义 的 定 义 中, 可 以 看到 所谓 “民 族 ” 的本 质 应 当是在文化性要素的组合中,体现作为特定统一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
文化民族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增强本民族或 “族类” 的凝聚力,争取民族共同体再生; ( 3 ) 作为 文 化民 族 主 义 承 载 方式,则是共同传统、 历史、 文 化、 语 言、 宗 教 等 相关的 符 号 性 价 值。
: 《日本 韩 国国 家 形 象 的 塑 造 与 形成》 , 北 京: 外 文 出 版 社, ① 参见王 众 一、 朴 光 海 2007 年,第 30 页。 : 《文 化 规 范 与 国 家 安 全、 战后日本 警察 与 自 卫 队 》 , 北 京: ② 参见彼得·J. 卡赞斯坦 新华出版社,2002 年,第 35 页。 : 《西 方 近 代 民 族 主 义 思 潮 研 究— — —从 启 蒙 运 动 到 拿 破 仑 时 代 》 ,上 海: ③ 参见李宏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年,第 123 页。 : 《世界民族主义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50 页。 ④ 参见王联主编
中村伊知哉·小野打恵编 ? 日本のポップ パ ワ ー ? 、 日本 泾新闻社、2006 年 5 月、
3 頁。 : 《战后日本 外交 史 ( 1945 ~ 2005 参见五百旗头真主编 2007 年,第 2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