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术语光学名词解释(共158个)1.干涉1. 等厚干涉:各相干光均以同样的角度入射于薄膜,入射角θo 不变,改变膜厚度,这时每个干涉条纹对应的是同一个厚度的光干涉的结果。
2. 临界角:光从光密媒质到光媒介质,当入射角大于一特定角度时,没有折射光而被被全部反射回光密媒质,这一特定角度称为临界角,用c θ 表示,且12n n c =θ3.光波的独立传播定律:两列光比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在交叠区里各自保持自己的振动状态独立传播,互不影响。
4.光源许可宽度:光源临界宽度的四分之一,此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0.9。
5.光波叠加原理:光波在相遇点产生的合振动是各个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振动的矢量和。
6.驻波: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将形成驻波。
7.简谐波:波源是简谐振动,波所到之处介质都作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
8.相干叠加:满足干涉条件波相遇,总振幅是各个波振幅的和。
9.光波的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出相位差稳定。
10.发光强度:表征辐射体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发光状态,体现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光通量的大小 单位:次德拉。
11.分波面干涉;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波波面分成若干个子波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发出的多束相干光波。
12. 分振幅干涉:将一束光波的振幅(能量)分成若干部分,形成若干束相干光波。
13.14.空间相干性:在给定宽度的单色线光源(或面光源)照明的空间中,随着两个横向分布的次波源间距的变化,其相干程度也随之变化,这种现象称为两个横向分布次波源的空间相干性。
15.时间相干性:在非单色点光源照射的光波场中,随着两个纵向分布的次波之间距离或光程差的变化,其相干程度也随之变化,这种现象称为两个纵向分布次波源的时间相干性。
16.牛顿环: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与玻璃平板之间的薄空气层形成的同心环形等厚条纹。
2几何光学1.1球面镜成像1.费马原理:光沿光程取平稳值的路径传播。
平稳值是常数值、极大值或极小值。
2.同心光束;光束中各条光线本身或其延长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光束,交点称为同心光束的中心。
2.理想球面光学系统:能够保持光束同心性的光学系统。
3.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由球面曲率中心在一同一条直线上的折反射球面组成的理想球面官学系统,简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4.光轴:通过各个折反射球面曲率中心的直线。
5.成像:入射同心光束通过共轴理想球面光学系统后转化成出射同心光束的过程。
6.物点;入射同心光束的中心。
7.像点:出射同心光束的中心。
8.实物点:发散的入射同心光束的会聚点。
9.虚物点:会聚的入射同心光束的会聚点。
10.实像点:会聚的出射同心光束的会聚点。
11.虚像点:发撒的出射同心光束的会聚点。
12.物方空间:所有实物点和虚物点的集合构成的空间。
13.像方空间:所有实像点和虚像点的集合构成的空间。
14.物方折射率:物点及其相应光线所处的空间介质的折射率。
15.像方折射率:像点及其相应光线所处的空间介质的折射率。
16.光程:光经过的实际路径长度与所在介质折射率的乘积。
17.虚光程:折射(或反射)点到相应的虚物(或虚像)点之间的光线延长线的几何长度与光线所在介质折射率之积取负值,称为虚物(或虚像)的虚光程。
18.物像共轭:相互对应的一物点和像点称为物象共轭点,相应的光线称为物象共轭光线。
19.物象之间的等光程性:物点和像点之间的每条光线的光程都相等。
21. 球面波:处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点光源,它所发出的光波是以相同的速度沿径向传播,光波的等相面是以点源为中心的球面,光波振幅与波面半径反比。
除此发散形式球面波外还有一种与上述传播方向相反的种向球心汇聚的球面波22.光阑:光学系统中光学器件的边缘、框架或特别设置带孔的屏障。
23.孔径光阑(有效光阑):对成像光束的孔径(立体角或发光截面)限制最多的光阑。
24.入射光瞳:孔径光阑在物方的共轭像,直接限制入射光束的孔径。
25.出射洸瞳:孔径光阑在像方的共轭像,直接限制入射光束的孔径。
26.视场光阑:对轴外物点的主光线仙子最多的光阑;27.物方远心光路:光学系统的物方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的汇聚中心位于物方无限远处.28.像方远心光路: 光学系统的像方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的汇聚中心位于像方无限远处.29.倍率色差: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故对轴外物点,不同色光的垂轴放大倍率也不相等,这种差异称为倍率色差或垂轴色差.30.波像差: 当实际波面与理想波面在出瞳处相切时,两波面间的光程差就是波像差.31.轴向放大倍率: 表示光轴上一对共轭点延轴向的移动量之间的关系.32.垂轴放大倍率: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之比.3.光的波动性和偏振态1.光强:光的平均能留密度,或者平均光功率。
2.初相位:光波在0=t 时刻的相位,通常指在观察点处的初相位。
3.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选择吸收特性的人造器件。
4.透振方向:光束沿偏振片的这个方向的振动分量能够充分透过。
5.起偏器和检偏器:能将入射光变为线偏振光的器件;检查入射光偏振态的器件。
6.线偏振光:只有一个振动矢量,振动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瞬间值不断变化,振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7.圆偏正光:只有一个振动矢量,振幅不变,振动方向匀速转动,振动矢量的端点描绘出圆形轨迹。
8.椭圆偏振光:只有一个振动矢量,振幅不断变化,振动方向不断旋转,振动矢量的端点描绘出椭圆形轨迹。
9.自然光:每个方向都有线偏振的振动矢量,平均看来各个方向的振动幅度均相等,形成轴对称的均匀振幅分布,各个振动的初相位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10部分偏振光:每个方向都有线偏振的振动矢量,平均看来各个方向的振动幅度不相等,形成椭圆形振幅分布,各个振动的初相位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11.o 光和e 光:晶体中传播的光分o 光和e 光。
o 光也称寻常光,它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主平面,且遵守折射定律;e 光也称非寻常光,它的振动方向在主平面内,且不遵守折射定律。
12. 费马原理: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过多少次折射与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即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的路径传播的。
13. 半波损失:光波在分界面上反射或折射时光程差没有变化,振动相位突然改变π,由此引起附加光程差2/0λ±。
14. 马吕斯定律:它是关于线偏振光透过检偏器后光强关系规律,即θ20cos I I =15 晶体的主截面:晶体表面法线已晶体光轴组成的平面称为晶体的主截面16.波晶片:它能使的两个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之间产生一个相对的位相延迟。
17.电光效应:在电场作用下,可以使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18.旋光效应:线偏振光通过物质后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现象叫做旋光效应。
19.旋光物质:能够使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物质叫做旋光物质。
20.旋光度:晶片厚度为1mm 时转过的角度叫做旋光度。
21.旋光色散:旋光度跟着波长而变的现象,称为旋光色散。
22.左旋:迎面观察通过晶面的光,振动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左旋。
23.右旋:迎面观察通过晶面的光,振动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旋。
24.圆双折射:线偏振光在旋光晶体中沿光轴传播时可分解为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这种现象叫做圆双折射。
25.磁致旋光性:当线偏振光通过处于通电螺旋管磁场中的物质时,振动面也会产生旋转,这种性质叫做磁致旋光性,这个现象叫做法拉第旋光效应。
26.光弹性效应:塑料、玻璃等非晶体在通常情况下是各向同性的,不产生双折射现象,但当它们处于应力场中时,就会变成各向异性而显示出双折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光弹性效应。
27.晶体的光轴:在晶体中,光沿某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现象,该方向称为光轴。
4.光的衍射1.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光强发生重新分布的想象。
2.菲涅尔衍射:光源和接受屏距离衍射屏有限远。
3.夫琅禾费衍射:光源和接受屏距离衍射屏无限远。
4.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在光波场中任取一个包围光源Q 的闭合曲线面∑,其上每个面元ds 都市新的次波源,光波场中某点P 的振动上曲面上所有次波源发出的次波在该点的相干叠加。
5.菲涅尔波片带:在透明薄板上对应某一个确定的轴上衍射场点0p 画出若干个半波带,然后遮挡偶数或奇数个半波带,就制成了菲涅尔波片带。
6.瑞利判据:D m λθδθ22.1=∆=7.圆孔衍射的半角宽度公式:Dλθ22.1=∆8.光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线度和光的波长可比拟。
9.波带片:是一种衍射光学元件,使奇数波带或偶数波带透过的的特殊光阑。
10. 爱里斑:圆孔衍射时,光能是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亮斑内,这一亮斑通常称为爱里斑。
11. 光栅衍射缺级:光栅的缝间距是缝宽的整数倍时,某些级次的衍射谱线消失,这种现象就是光栅衍射缺级。
12. 光栅方程: λθj d =sin ),2,1,0(⋅⋅⋅±±=j 称为光栅方程,整数j 称为谱线的级数。
13. 谱线缺级:对于一定的波长来说,各级谱线间的距离是有光栅常数d 决定,而各级谱线的强度将随b 与d 的比值而改变,若比值为整数,某些级数的谱线将消失。
14. 光栅:对入射光的振幅、相位或对两者同时进行周期性空间调制的衍射屏。
15. 光栅常数:相邻两缝中心的间距d ,大小等于透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宽度值和a b d +=。
16. 光栅的角(线)色散本领:两条谱线中心的波长间隔δλ与被分开的角距离δθ或线距离l δ之比。
17. 光栅的色分辨本领:波长λ在其附近刚可以被分辨的两条谱线的最小波长间隔δλ之比。
18.闪耀光栅:这时一种平面反射式光栅,衍射光谱中除与单缝衍射的零级极强重合的缝间干涉的 非零级主极强外,其他的单缝间的干涉主极强均缺级,入射光能量几乎完全集中在零级衍布儒斯特角: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时的入射角。
19.临界角角: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出现全反射现象,产生全反射现象时的最小 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20.射级强重合的非零级干涉主极强的彩色光谱上,形成强烈的闪耀光谱。
5.光的吸收1.光的吸收: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强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现象。
2.普遍吸收:介质的吸收系数α与波长无关。
3.选择吸收:介质的吸收系数α与波长变化。
4.吸收光谱:入射光通过介质后形成的该介质特有的暗线(带)光谱。
5.发射光谱:介质发光时形成的该介质特有的暗线(带)光谱。
6.色散:介质等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现象。
7.色散率:介质等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改变率λd dn /。
8.正常色散:介质等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长而下降的现象,即色散率小于零(0/<λd dn )的现象。
9.反常色散:介质等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长而增大的现象,即色散率大于零(0/>λd dn )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