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CARS-29-06B:梨园土壤培肥及节水技术研究与 示范
CARS-29-07B:梨果运输和货架期间品质维持关 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CARS-29-08B:梨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
CARS-29-09C:梨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C1.中国梨种质资源数据库; C2.梨和砧木品种数据库; C3.梨病虫害发生情况数据库; C4.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数据库; C5.梨栽培、耕作信息数据库; C6.梨主产区气象、物候期信息数据库; C7.肥料与施肥制度数据库; C8.主要农机具及其生产厂家数据库; C9.梨产业经济基础数据库; C10.梨产业贸易数据库; C11. 梨产业发展动态数据库; C12.我国梨贮藏保鲜技术及相关企业数据库; C13. 我国梨加工技术及相关企业数据库; C14.农药企业和农药产品数据库; C15.梨种苗生产企业数据库; C16.梨产业主要仪器设备数据库; C17.梨产业全国从事研发的人员数据库; C18.梨产业全国省以上立项的科技项目数据库; C29.梨产业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数据库(论文、专利、成果); C20.其他主产国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数据库。
•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 授、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北京市农林科 学院林果所魏钦平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原 永兵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华 中农业大学郭文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张 绍铃教授等果树学知名专家就果实品质形 成的生物学基础及品质研究热点和发展方 向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
梨体系专家李秀根、王国平、朱立武、王 文辉、王然等结合育种、砧木、栽培、病 虫防控以及采后处理等的研究进展,总结 、介绍了果实品质提升技术。
•
产业技术体系的结构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 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
•
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功能研究室 设一个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研究岗位 。
•
综合试验站
根据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 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 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个站长岗位。
•
•“十二五”体系建设目标
•(一)体系建设目标:
•1、至2015年,建成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研发 中心1个,完成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控、栽培与耕 作、贮藏加工与产业经济4个功能研究室、21个 岗位和库尔勒等21个综合试验站的建设;
•
•2、培养科研和技术推广青年人才,集聚全国梨 产业的主要研发力量,建设、壮大一支保障我国 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我国梨 产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1)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 (2)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
术服务。 (3)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
,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 相关问题。
•
•
•
•
•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十二五”的设置及构成
•
CARS-29梨产业技术体系
✓ 首席科学家:张绍铃 ✓ 研究室:4个 ✓ 岗位科学家:21人 ✓ 团队成员:82人 ✓ 综合试验站:21个 ✓ 站长:21人 ✓ 团队成员:84人 ✓ 示范县:105个 ✓ 技术推广骨干:420人 ✓ 五年基本研发费:12750万元
•
•50种农产品
•1水稻 2玉米 3小麦 4大麦 5谷子 6燕麦 7高粱 8马铃薯 9甘薯 10木薯 11食用豆 •12大豆 13油菜 14花生 15芝麻 16向日葵 17油用胡麻 •18棉花 19麻 20甘蔗 21甜菜 22茶叶 23蚕桑 24食用菌 •25柑桔 26苹果 27葡萄 28梨 29桃 30荔枝 31香蕉 32天然橡胶 •33大宗蔬菜 34西甜瓜 •35生猪 36奶牛 37肉牛 38肉羊 39绒毛用羊 40肉鸡 41蛋鸡 42水禽 •43兔 44蜂 45牧草 •46大宗淡水鱼 47对虾 48罗非鱼 49鲆鲽 50贝类
王国平 刘凤权 张青文 刘奇志 张玉星 朱立武 张绍铃 秦仲麒 滕元文 徐阳春 常有宏
王文辉 关军锋
周应恒
•
岗位专家的学科领域
果树学 13人 植物保护 4人 土壤肥料1人 采后与加工2人 经济学1人
李秀根
曹玉芬
施泽彬 王迎涛 王然 张茂君 吴俊 张玉星 张绍铃 朱立武 秦仲麒 滕元文 常有宏
王国平
建设依托单位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栽培与耕作研究室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河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贮藏加工与产业经济研究室
南京农业大学
岗位专家:合计21名,分布于7所高等院校,2个国家级研究所和6个省级研究所 。
岗位专家的技术领域:
产前7人,产中11人,产后2人,产业经济1人
学科领域: 果树学13人,植物保护学4人,土壤肥料1人,采后与加工2人,经济 学1人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3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岗位专家技术领域分布
产前7人
(育种)
李秀根 曹玉芬 施泽彬 王迎涛 王然 张茂君 吴俊
产中11人
产后2人
产业经济1人
(病虫、栽培及土肥) (贮藏加工)
•
华 北 白 梨 区
5省16县:河北(8个)、山东(1个)、河南(2个)、安 徽(2个)、 江苏(3个) 。
•
西 北 白 梨 区
3省8县:陕西(5个)、山西(2个)、甘肃(1个)。
•
长 江 中 下 游 砂 梨 区
5省10县:四川(3个)、湖北(3个)、浙江(2个)、江 西(1个)、重庆(1个)。
•
特 色 梨 区
1)辽南南果梨(2个县) 3)云南红梨(2个县) ; 2)新疆香梨(2个县) 4)胶东西洋梨(2个县)
•
几点建议
•
1、强化品牌名果建设
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以库尔勒香 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 中熟梨新品种,适宜山西省忻州地区以南 及我国广大酥梨适栽区栽培,将发展成为 我国最具影响的梨品种之一。
为全面落实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的重点 任务和工作目标,5月22日-24日,国家梨产业技 术体系建设启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召开 。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共 64人出席本次会议
•
在全体大会上,张绍铃教授介绍了“十二五” 梨体系建设的格局,重点说明了三大体系 任务及五大研究室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岗 位及试验站的工作职责。
•5月23日,启动会召开
•
•首席科学家讲解任务规划及任务书填写说明
•
•参会专家合影
•
“果实品质提升技术” 学术论坛在青岛圆满召开
7月28日-30日,由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主 办、青岛农业大学承办的“果实品质提升技术”学术 论坛在青岛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 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共220余人 出席会议。
•
•
•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梨国
梨是世界性重要果树,栽培国家(地区 )有76个, 栽培面积为174.05万公顷,总产量为1951.4万吨。其 中:年产梨果20万吨以上的国家有12个。
我国梨总面积为 111.22万公顷,总 产量为1132.4万吨, 分别占世界梨总面 积的68.7%,占总产 量的57.2%。
•
•3、建立和完善梨产业相关基础数据库、技术档 案及产业技术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研、生产和 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为我 国梨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4、通过梨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带动全国 19个省(市、自治区)的105个示范县(区)的梨新 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示范 园10个,建立生产示范园面积3~5万亩,辐射推广 面积200万亩以上。
•
CARS-29-10D: 应急性技术服务
1.监测本产业生产和市场的异常变化,及时向农业 部上报情况;
2.发生突发性事性及农业重大灾害,及时制订分区 域的应急预案与技术指导方案;
3.组织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4.完成农业部各相关司局临时交办的任务。
•
•5月22日晚召开执行专家组会议
•
刘凤权 张青文 刘奇志
徐阳春
王文辉 关军锋
周应恒
•
•21个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分布情况
省级农科院 14
地市农科院(所) 5
高校 1
其他 1名岗位专家年龄情况
45岁以下 46-50岁
5
12
51-55岁
4
•21名试验站站长年龄情况
45岁以下
9
46-50岁
10
51-55岁
2
•21名岗位专家职称情况:研究员或教授20名,副教授1名; •21名综合试验站站长职称情况:研究员9名,副研究员(副 教授)10名,高级农艺师1名,其他(总经理)1名。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07年底,农业部和财政部选择水稻、玉 米、小麦、大豆、油菜、柑橘、苹果、生 猪、奶牛10个农产品,联合启动了现代农 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
2009年1月,新增40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 术体系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至此50个农产 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 开展。
•
现代梨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分布图
•
•(一)组织结构:兼顾学科与生态区
•遗传 •育种 •研究室
•国家梨产业 •技术研发中
心
•栽培与 耕作
•研究室
•病虫 害防控
•研究 室
•21个综合试验站
•贮藏 加工与 产业经 济研究
室
•
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