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PPT课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PPT课件


(深一层)次背问景题概之要二
体制
──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沟通,重复分散 ──多头申请,过度竞争,专家疲于争取项目 ——研究工作短期化,难以形成长期积累和稳定研发 ——少数专家垄断科研项目和经费
(深一层)次背问景题概之要三
机制
──立项脱离需求 ──以论文考核评价 ──成果难以应用推广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下的中国,解决这 些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来最终建立起新的体制或者新的体系。但这种 创新既不能与现有体制发生大的冲突,又不能 为未来改革留下障碍;既要加大投入,又不要 因为新的投入而加剧或者固化已经存在的弊端。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1985-2001年),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均 由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自行进行试点。
第四阶段:2002—2006年,中央直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农 业部直属三院66个研究所分类成:
非营利研究所:29个 整体划转大学的研究所:4个
转为农业事业单位:11个 拟转制为企业:22个 现状与问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
客观上:经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的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产品供给形势、农村经济结构、农村体制机制、 农民生产水平、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农业正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 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新 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因而也对农业科技发 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动力
创新思想主要从市场中寻找,而不是独立的科研机构。 OECD在提到国家创新体系时总是强调各创新要素之间互相作用 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强调某个环节和个体的作用。把国 家创新体系按国家已有部门分工来划分的做法,只能是加剧已有部 门割裂,加深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局面。 从发达国家看:通过分析创新活动的结果来寻找这一结果的制 度因素,是无关操作的一种分析方法或工具。 从发展中国家看:一般设定创新活动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去寻 找和设计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直接关注操作性。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基地和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 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 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
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 业科技项目。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争论:一是如何定位农业的公益性;二是科技体 制改革与整个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配套问题。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方针: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11个重点领域68个优先主题:能源 (1-5)水和矿产资源 (6-12)环境 (13-
16)农业 (17-25)制造业 (26-33)交通运输业 (34-39)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 业 (40-46)人口与健康 (47-51)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52-56)公共安全 (5762)
国家创新体系主体性要素包括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 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由各主体性要素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网络系 统,各主体性要素的联系是多向、互动的,联系和互动越频繁,系 统效率越好。
争议二:是否分类建设
创新是一个包含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整个过程(而不是 某一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只有这多个部门能有效 地互相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国家内创新的效率。因此,不存在 在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内有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
农业:1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 与疫病防控3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4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5农林生 态安全与现代林业6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7多功能农业装备与 设施8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9现代奶业 16个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8个技术领域27项前沿技术:生物技术 (1-5)信息技术 (6-11)先进制造技术
——制度类、标准类等
新变化新问题6
科技人员更新换代
新一代农业科技人员大都有国外留学经历,学位 高、眼界宽、民主意识和市场意识较强(80后成为直接 研究主体),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管理提出 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民主 ——聘任制、双向选择
新变化新问题7
进入国际贸易体系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有的正在 主导着国际市场。农业科技要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找到位 置。
研究范畴和功能拓展
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日益尖锐化,农村生产生活环 境恶化,新问题正层出不穷,客观上扩大了农业研究范 畴;能源危机的催生,农业功能得到拓展
——食品安全事件 ——禽流感、柑橘大食蝇事件 ——面源污染、点源污染 ——生物质能源
新变化新问题4
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已经进入国 际农业科技主流。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新的发展模式。
主观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对中
国农业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动力,但是很显然, 中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而且已经不仅仅是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这其 中,深层次的问题制约显得越来越突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层次问题之一
结构
──产业不均衡 ──产业内部各学科不均衡 ──软技术与硬技术(产品)不均衡 ——单项技术与系统性技术不均衡
——转基因大豆进口、小麦进口 ——2008年初南方冰冻雪灾时的油菜
新变化新问题8
主动参加国际性农业科技合作
国际农业科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大型国际性的 合作研究正日益兴起,已经由被动合作到主动合作、由 学生到老师
——国际性的植物基因组计划:茄科、葫芦科 ——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新变化新问题9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建设与运行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由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
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 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 省级农业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进区 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
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 集成配套。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
提纲:
(一)为什么要建设 (二)如何建设 (三)建成后做什么 (四)如何管理 (五)关于地方体系建设
讨论:知识创新工程这种方式成为各个部门开展创新体系建设的最主
要参照。但是,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建设方式,是中科院内部的操作,不 与其他部门发生联系。
新变化新问题2
技术使用者变化
与现代生产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 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的服务形式发生变化,技术 使用者发生变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基地 ——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出现(农机队)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的土地承包大户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乡村劳力构成
新变化新问题3
(12-14)先进能源技术 (15-18)海洋技术
18个基础科学问题 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
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 家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
第一种:科技体制改革方式(转企) 第二种:中国科学院方式(知识创新工程) 第三种:美国农业部方式(区域中心) 第四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方式
第一种:科技体制改革方式(转企)
1985年开始,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 依靠科学技术”。
第一阶段:1985-1992年,主要措施是改革拨款制度减少科研 机构的科研经费,开放技术市场(省及地市级农业试点)
——政府的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摆脱琐碎的具体项 目管理;
——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介入社会组织或者 NGO(学术团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使管理专业化、 透明化、民主化。要重新认识和利用社会团体。
——政府投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何使项目承担人 的研究行为与责任相匹配(是否解决了问题)
——按支出行为进行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零结余 等新的财政财务方式,客观上也要求科研经费申报的实 事求是。
主观上:很显然,中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已经不仅仅是经 费投入不足问题。这其中,深层次的问题制约显 得越来越突出。
新变化新问题1
目标任务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大大提升了农业 科技的目标任务和研究内涵
——产前、产中、产后(产加销、贸工农一体) ——单项、综合 ——生产、生活
新变化新问题10
研究力量多元化
社会各界、各部门支持农业;综合性大学、企业涉 足农业科技;国外农业研究机构正在进入中国。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的各部门行动 ——先锋、孟山都、先正达、拜尔
新变化新问题11
学术学风受到空前质疑
学术界求真务实的学风丧失,造假,抄袭,忽悠; 学术老板的课题承包发包,经费垄断,科技腐败,知识 分子独立、客观、清高的社会形象损伤,中国的知识界 正在受到全社会的空前质疑。
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由科技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等创 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联系和作用)两部分构成。
国家创新体系: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研究日本经济成 功时,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1997年OECD 提出“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 互动作用的结果,把这些看作是一个整体就称作国家创新体系”
第二阶段:1992-1998年,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省及地市级 农业试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