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后记——11096119 黄升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简介(一)八一起义纪念馆总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砖泥建筑,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
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将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二万多起义军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
硝烟散尽,至今尚存革命旧址五座: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
均为国保单位。
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一光辉的历史,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40多年来,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
南昌起义暨建军70周年之际,五座革命旧址经过维修,再现了历史的光辉;辅助陈列全面更新,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览手段,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令人留连忘返。
(二)八一起义纪念馆布局位于南昌市老城区中心的洗马池,中山路西端。
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
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中部为天井,共有96间房。
这栋中西合璧的大楼,在二十年代是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为筹划起义,当时,以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的名义,包租了整个旅社。
1957年,在旧址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手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
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
二楼、三楼,辟了四个陈列室、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及一个大型沙盘模型室。
此外,按原貌恢复了周恩来、林伯渠等起义领导人的居室,以及军事参谋团、警卫连、卫生处的部分住房。
纪念馆中,通过大量的照片、图表、食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电脑程序控制的模型,展现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爆发和发展的全过程。
(三)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爆发的。
1924年初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
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正式师北伐。
北伐军在出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北伐战争的高潮。
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触动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利益。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
紧接着,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又在武汉宣布分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惨遭失败。
面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严峻形势,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愤起抗争。
国民党著名左派人士邓寅达愤然发表宣言,辞去他在国民党内担任的一切职务。
这一时期,江西人民在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反蒋斗争,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这是群众书写的反蒋标语和反蒋示威中张贴的漫画。
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决定革命的失败,使中共中央认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为了挽救革命,7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摒弃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7月13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政局的宣言",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7月中旬,周恩来同志在军事部,宣布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书记的前敌军委,指示他们前往九江,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开展工作,为起义作好准备。
7月19日,国民党下令在军中清党,加快了我党在国民党军中组织武装起义的进程。
中央又根据九江同志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指派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领导这次起义,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这是前敌委员会委员:李立三、恽代英、彭湃。
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清共活动。
二、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后记因为中国近代史老师的课外作业要求是我们去参观一处有历史文化的地方,然后写下自己的参观感想之类的。
我和室友们一商量就都觉得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个很不错的抉择,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起义的第一枪的南昌八一起义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在南昌上学的我们,刚好可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所以,我们寝室四人冒着小雨就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到了纪念馆外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陈毅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里面首先看到的是馆外一个一群指战员向前起义冲锋的大型雕塑。
南昌起义纪念馆现有旧馆和新馆两个景点,旧馆为原来的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呈“回”字形的中西合璧转泥建筑,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步入旧馆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块由江泽民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醒目的金灿灿大字的石碑。
在这里主要是陈列当年参加起义战斗人员的生活、工作及住宿场所的原貌,有会议大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和缴获的敌军武器等,从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当年的指战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的情形,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以敬重英灵、告慰先烈。
然而,当我们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看到里面的那一座座蜡像时,我突然肃然起敬,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今天是来的多么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位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着那些蜡像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那是他们一直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是他们的信念。
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加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看到陈列在纪念馆里的落后武器,再联系中国的历史,当时敌我的力量的那么的悬殊,但中国共产党凭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
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今后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
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
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图,感受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大家不时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担。
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表率,做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历史不断翻开新的一页。
黑夜中响彻南昌城头的枪声早已变成天安门前的礼炮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正昂首阔步走在快速崛起的征途中。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被“八一”精神震撼着。
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起义中所凝聚和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应该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用鲜血和青春换来的,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朴素节约,积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我相信这次参观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时刻铭记这些历史和感悟。
三、参观照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