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摩登时代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登时代观后感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影片开始的镜头是一些巨型齿轮,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

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
轮中。

总的看来,影片里的工人已经等同于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了,人的健康也被机器毁坏了。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

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

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其中发明喂食机来缩短用餐时间这一成产模式又用能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
泰勒管理方式。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
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为了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他赤裸裸地向工人宣讲:“我雇你们来是为了用你们的体力和操纵机器的能力。

至于用头脑,我们另外雇了人。

”显然他把工人等同于机器,忽视人性。

人在有生产力的同时也有主动性。

资本家在久而久之地执行这一管理理念时,与工人的积怨则会越来越深。

影片中的工人罢工,工人运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有几个美好的理想:夏尔洛的进监狱的梦,伊莎贝尔的“小天堂”梦……监狱都比外面好,小破屋就是一个少女渴望的归宿。

可见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是这么的悲惨。

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一事实,工人农民无力购买商品,这又是一事实。

资本家就不能降低产品价格来“救济”贫困的人吗?我应该多问了,资本家的宁可销毁食品等商品来限制商品数量从而保持价格不变,甚至还想将商品价格提高。

这对矛盾似乎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永远都会存在。

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 片尾男女主人公相互
鼓励,携手微笑地向前走去,这似乎给影片画上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他们会走向哪里?那里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他们仍然不知,这一切还只是个未知数……
摩登时代观后感2
卓别林曾经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无论是卓别林本人的拍摄意图是站在一个批判的角度上,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同时,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摩登时代》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产中科学管理的浓重痕迹:工人有了极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从事每个工种的工人都具备极其熟练的技能,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动作、工作量等都被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安排,在管理者的严密监视下进行每天的生产工作。

20世纪初期,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中,工作条件、劳动分工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家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报酬,劳资双方都要求获得更多的生产收益,于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盈余便成为了极佳的选择。

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分解、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制订相应的标准成为可能。

因此,科学管理在这个时期成为生产管理领域的主要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集中进行定额研究以及人
与劳动手段的匹配:强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此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实行生产的定额标准;与此同时,采取计件工资制作为对工人的激励手段。

伴随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生产线的出现,工人的专业化分工被无限度细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为了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成为一种必须。

此时,管理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工人被紧密地结合在机器周围,高度熟练的进行单调乏味的简单劳动。

机器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附属而存在,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被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压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被严重忽视,工人仅仅作为机器零件被使用。

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乃至身心都遭到了严重的挫伤。

总体来讲,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主导管理方式,工人简单劳动与机器紧密结合是当时典型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主要生产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人人格,工人士气低下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新的劳资矛盾。

摩登时代观后感3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
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Long long ago,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

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

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

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

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

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

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