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稿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稿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讲稿冯关良同学们,晚上好,很高兴能在这给你们讲课,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人体健康的正确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青春期,是指儿童过渡到成年的阶段。

发育期的生长突增,就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青春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心理和行为的改变程度,对每一个体来说,都是他一生中其他年龄阶段所不能比拟的。

尤其是生殖系统(它是全身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而达到性成熟。

这些迅速的发育变化容易在心理上引起骚扰和波动,虽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异常,但若不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处理,也会引麻烦,甚至影响一生的健康、学习、工作和行为,严重者还可能危及家庭和社会。

因此,讲究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讨论的方便,先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作一概述。

一、青春期的内分泌作用青春期人体结构和机能上的巨大变化,是在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

在青春期,大脑的一部分:下丘脑和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几乎和成年人相同。

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惊人变化:衣服很快不够穿了,食量突然增加了,突然发现跑得快了,跳得高了,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爱想心事了,心中开始有一个不愿让任何人进入的秘密空间了……这些变化如海底暗流一样,在你不经意间正在迅速的发生着——你感觉到了吗?其实这正是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都达到新的水平。

其中生长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个体生长。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所引起体内甲状腺素水平的增高,可以增进全身的代谢过程。

促性腺素刺激卵巢中滤泡的发育和睾丸中精子的生成。

二、青春期体态的性别差异青春期的体格发育在起止早晚、突增幅度和变化的侧重部位都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性在9~10岁时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的发育水平都超过同龄男性,15岁左右男性各项发育水平的指标又超过同龄女性。

到18岁时男性在上述四项指标的绝对值上都较女性达到更高水平。

最后形成男子身体较高、肩部较宽、女子身体丰满、髋部较宽的不同性别体态特点。

发育的早晚,也可引起体型上的变化,早发育的停止发育也早,成年后可能比晚发育的矮而胖,所以,到成年常常形成肩窄、骨盆宽的体型。

发育晚期则往往长成育宽、骨盆窄的细长型。

因此在这一时期,特别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三、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脑的重量和体积在青春期前已接近成人,脑细胞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这种质量上的提高,为个体适应外界的复杂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由于社会实践越来越多,就增进了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分化和迅速发展。

这些变化都使青少年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心脏再次迅速增大、心肌变厚、心功能显著提高,这对适应各种活动的增加十分重要。

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胎儿自14周开始,才出现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直接促使男性性成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

睾丸可分泌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男性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正常性欲。

在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刺激性器官明显发育,男性性成熟后,可出现遗精。

关于这一点,有前一段时间的生物课上,老师都为同学们做过介绍。

正是由于精子细胞的不断生成,“遗精”才成了在进入青春期后,男同学在生理上性成熟的一个标志性的信号。

与此同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男性性成熟的发展顺序是:睾丸发育→声音变化→出现遗精→身体最大成长率→长出体毛→长出胡须。

包括开开始长出小痘痘,即“青春痘”。

以上的这些生理变化太正常不过了,都是你开始走向成熟的表现,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的。

如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皮肤清洁就可把那“恼人”的小痘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从以上不难看出,青春期的确是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

今天咱们的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

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

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

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同学们,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你们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将在青春期基本形成。

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上各器官和性机能发育已逐渐成熟,有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

这时,心理健康发育就越发显得重要,但往往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并且还缺乏两性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不少人因性问题而困惑、疑虑和苦恼,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己后悔莫及的傻事或错事。

作为青少年,应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可以说是青少年自我保护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同学们应首先应了解自身身体变化的情况和有关问题,并懂得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生理变化。

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在道德方面,应知道遵守哪些规范,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青春期自我保护,必须以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外部消极影响,辨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如性传播疾病问题、毒品问题,能够自觉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

小案例:一张纸条,这在同学中私空见惯的东西,在老师的眼中在某些时候却是个敏感话题。

纸条中这样写到:“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

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

”这张被有些同学称为“拍拖之小情书”纸条,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上男学生“阿刚”给女同学“阿婷”的。

现在提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假如阿婷将信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并不再理阿刚,这对阿刚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阿刚应该怎样对待阿婷?”“假如阿婷接受阿刚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阿刚大献殷勤,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建议:当面交流、各自调整。

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有好感不是错事,但我们的心理发育水平不足以保证我们能够正确理顺这些烦心事,于其这样倒不如各自在心里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互相鼓励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在学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为我们的学生生涯涂下鲜亮的一笔。

异性效应。

同时在这里对其它同学也应有所交待,相信这种很个人的事当事人一定能处理好,决不能在一旁冷嘲热讽。

另外有一个案例:以前有一个学生,学习较好,从初二生物课学了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内容后,总是和我有意无意谈一些关于同学中拍拖的现象。

也不曾引起我的注意,但初中毕业后,有一次通信这样说:“老师,其实我在初一时就喜欢上一个女同学,总控制不住地去想她。

我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后,别人会把我当成坏孩子,心里一直很痛苦。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不断学习后,我的‘单相思’心理得到了解脱,原来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

”这就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解决所谓敏感问题的最好的一个例子。

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健康发育的一个例子。

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么办?”“当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男女生交往时应怎样正确把握分寸》,就紧扣了这一点。

实际上,心理学中会向你这样解释: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都是正常现象。

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与别人相似。

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

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

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

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

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

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

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对已,要求严格一些;对人,则要学会宽容。

4、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

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

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

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

但差别不会太大。

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

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

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

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

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

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对学习的承诺即如此。

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还有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一个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因一点小事与外婆口角,拿起器具就往老人头上敲。

当老人因伤致死后,该生若无其事地继续复习,又连着三天参加期末考试并发挥正常。

一星期后,外出的父母返家才发现此事。

当他被抓起来后,对犯罪情节毫不隐瞒,公安人员问什么答什么。

最后,他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案例中的学生,我们能说他的心理健康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同时这个案例也在告诫我们,心理健康是需要深入讨论与认识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呢?我们不妨用专家的话来对照一下自己。

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 : 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谈得上喜欢别人。

3.自我调控的能力。

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