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
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紧缩性货币政策●削减福利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企业大幅减税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克林顿时期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小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小布什采取的措施: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
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第二节当代美国政治一、美国政治制度及其实质《五月花号公约》的主要精神是建立一个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自治的共和政体,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享有平等、自由、选举等民主权利。
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建立起来以城镇为基层的行政单位。
在城镇里实行《五月花号公约》式的直接的民主管理。
《五月花号公约》对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有深远影响,被称为“北美民主制度的一块基石”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行共和制的国家,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
否则,一小撮暴烈贵族,通过他们握有的权力,施展压迫,就可以挤进共和国的行列。
显然,共和以外的制度,不符合美国人的天性,不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
”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和26条修正案原则: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表现形式:联邦制、代议制、总统制和两党制。
第一,三权分立第二,联邦制:联邦和各州纵向分权第三,总统制由于总统不是由国会而是由人民选出,美国总统直接对人民负责,自行组织只对总统负责的内阁,形成美国式的总统内阁制。
第四,两党制民主党代表着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着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共和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主义是其基本信条。
美国政治制度的实质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分权和制衡。
美国的两党制实际上是代表着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两大党派轮流执政。
美国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富人游戏和金钱政治。
二、战后美国政治的变化第一,总统权力不断扩大和强化。
美国总统的权力有多大?联邦政府机构不断扩大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总统的立法倡议权总统的外交权和军事权艾森豪威尔在1958年出兵黎巴嫩,肯尼迪在1961年出兵越南,约翰逊在1965年扩大越南战争,事先都没有得到国会批准。
第二,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中产阶级”是指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为主体的白领工人阶层。
第三,利益集团影响日益扩大。
利益集团:持有共同利益诉求并向其他社会集团包括政府提出利益要求的集团。
决定因素:真正决定利益集团影响大小的,是其经济实力,它们利用金钱影响政府决策,导致金钱政治的产生。
奥巴马访华美国对台军售爱国者3导弹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大规模军事工业相结合,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全部影响──经济的、政治的,甚至精神的──在每个城市、每座州议会大楼、每一联邦政府机构内都能感觉到。
我们承认这种发展绝对必要,但我们不应忽视其重大的影响。
它涉及我们的人力、资源、生活,乃至我们社会的结构。
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警惕军事─工业复合体取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论它这样追求与否。
极不适当的权力恶性增长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
我们决不能让这一联合体的势力危害我们的自由或民主进程。
我们不应心存侥幸。
只有警觉而明智的美国公民才能强迫庞大的工业和军事的国防机构与我们和平的手段和目标恰当配合,以使安全和自由并驾齐驱,同获成功。
——艾森豪威尔告别演说美国三大武器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声公司第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冷战结束后,族群矛盾加深,多次爆发种族骚乱。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
这些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毫无例外都是为美国政治服务的。
三、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保守主义欧洲: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对美国:保守主义就是维护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新保守主义思想首先发端于思想界新保守主义最基本的信条1、强调自由,反对政府对个人自由的干涉2、主张机会平等3、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和减税4、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的对外政策主张1、推行美国式自由民主价值观念和扩展美国式自由民主制度2、奉行单边主义,反对多边主义3、强调武力,主张先发制人第三节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一、美国的世界影响力第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世界经济秩序。
战后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二,通过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支配世界战略格局。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保持双边或多边军事同盟。
第三,运用先进的科技实力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战后以来,美国始终是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第四,依靠文化软实力在全世界进行政治渗透。
美国的制度模式、价值观念、大众文化和生活方式构成其“软实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影响其他国家政治观念及文化。
政治力:美国不遗余力地向全球各个地区推行其价值观念和政治模式,巩固其全球霸权的思想基础,使得不少国家的民众产生迷信与向往美国价值观念及其政治制度的倾向。
文化力:美国式的商业文化、大众化的流行文化和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无孔不入,构成美国文化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交力:美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断操纵或主导联合国事务。
美国还在其他国际政治组织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些重大事务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在世界政治中,美国虽拥有超强的实力和影响,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美国的实力地位总体上呈相对下降趋势。
二、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推行遏制战略,即以军事包围、政治颠覆、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以及和平演变等手段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 杜鲁门政府的全球战略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声称当前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世界任何地方的革命都是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一部分,都威胁美国的安全,美国必须做出反击。
经济上,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马歇尔计划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
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在经济上向西欧输出了大量商品。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
1948年2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
共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援助,总额为131.5亿美元。
政治上,1948年正式分裂德国,1949年建立联邦德国。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
规定西占区将发行一种新马克即“B”记马克。
1948年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的“D”记马克,并于6月24日封锁柏林,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
美国利用“柏林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势,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
1949年5月8日,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基本法》。
5月12日,西方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基本法》,同时公布了《占领法》。
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
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9月21日,《占领法》生效,西德享有自治权,美英法保留管制联邦德国外交、外贸、国防等权力。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
军事上,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遏制战略扩大到军事领域。
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2.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全球战略杜勒斯(国务卿)一是解放政策。
认为美国应该利用心理宣传战、政治外交压力、经济制裁与诱惑以及秘密的颠覆活动等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解放”东欧国家,使其脱离苏联的控制。
二是大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非常重视核威慑,主张利用核武器威胁苏联,迫使其采取克制政策。
三是多米诺骨牌理论。
四是战争边缘政策。
美国在推行对外政策时要敢于冒险,不要害怕到达战争边缘,以吓住对方并逼其后退。
五是艾森豪威尔主义。
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甚至动用美国军队,保卫中东国家不受共产主义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