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nT A r A n A A Ax x Ax A Ax A A A E οοοββ==⇔∀≠≠≠⇔∀∈=≅可逆 的列(行)向量线性无关 的特征值全不为0 只有零解 ,0总有唯一解 是正定矩阵 12,s iA p p p p nB AB E AB E⎧⎪⎪⎪⎪⎪⎪⎪⎨⎪⎪⎪⎪⎪=⋅⋅⋅⎪==⎪⎩ 是初等阵存在阶矩阵使得 或 ○注:全体n 维实向量构成的集合n叫做n 维向量空间.()A r A n A A A Ax A ολ<=⇔==不可逆 0的列(行)向量线性相关0是的特征值 有非零解,其基础解系即为关于0的⎧⎪⎪⎪⎨⎪⎪⎪⎩特征向量()A r A n A A A Ax A ολ<=⇔==不可逆 0的列(行)向量线性相关0是的特征值 有非零解,其基础解系即为关于0的⎧⎪⎪⎪⎨⎪⎪⎪⎩特征向量√ 行列式的计算:⑤范德蒙德行列式:()1222212111112n ijnj i nn n n nx x x x x x x x x x x ≤<≤---=-∏111由m n ⨯个数排成的m 行n 列的表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 ⎪= ⎪⎪⎝⎭称为m n ⨯矩阵.记作:()ij m nA a ⨯=或m n A ⨯()1121112222*12n Tn ij nn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ij A 为A中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逆矩阵的求法:①1A A A *-=○注: 1a b d b c d c a ad bc --⎛⎫⎛⎫= ⎪ ⎪--⎝⎭⎝⎭1 主换位副变号②1()()A E E A -−−−−→初等行变换1111213a a a a a a -⎛⎫⎛⎫ ⎪ ⎪= ⎪ ⎪⎪ ⎪ ⎪⎝⎭⎝⎭a a a ⎛⎫⎛⎫⎪ ⎪=⎪ ⎪ ⎪ ⎪ ⎪⎝⎭⎝⎭√ 矩阵方程的解法(0A ≠):设法化成AX B XA B ==(I) 或 (II)A B E X −−−−→初等行变换(I)的解法:构造()()T T T T A X B X X=(II)的解法:将等式两边转置化为, 用(I)的方法求出,再转置得1零向量是任何向量的线性组合,零向量与任何同维实向量正交. 2单个零向量线性相关;单个非零向量线性无关.3部分相关,整体必相关;整体无关,部分必无关. (向量个数变动)⑧ 设√ ④,m n n A B ⨯⨯若 ⑤(r AB ⑥A B 若若⑦若()m n r A ⨯若()n s r B n ⨯=⑨()r A B ±⑩A O r OB ⎛⎫ ⎪⎝⎭√ 12,,,,n n αβααβα⇒线性相关可由有唯一组解表示法唯一线12),)()A r A ββααββ教材 讲义性无关 不可由 Ax Ax ββ==其导出组有非零解()r A *⎧⎪=⎨⎪⎩1,,,,k k Ax Ax Ax ηηλληβηβ==也是它的解是 的解是的两个解1111,,k Ax Ax βηληλη=的解是 √ 设A ()r A m =⇒)A β⇒√ 判断1,s ηη是Ax ο=的基础解系的条件: ① 12,,,s ηηη线性无关;② 12,,,s ηηη都是Ax 的解;③ ()sn r A =-=每个解向量中自由未知量的个数√ 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不唯一,s ξ是Ax 列向量个数相同)① 它们的极大无关组相对应② 它们对应的部分组有一样的线性相关性;③ 它们有相同的内在线性关系(A r A B βγ⎫=⎪⎭m n A ⨯与l n B ⨯B =(左乘可逆矩阵m n ⨯与l n B ⨯关于公共解的三中处理办法:① 把(I)142c c ηη+都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时,设1c ξ+两方程组有公共解21233)(,r c ηηηξη=+-(II)中,找出(I)的通解中的任的关系式而求出公共解。
,每个向量长度为1.),Tn a ),Tn b 的内22n na b a b ++. 记为:α⊥),T na 的长度22212(na a a αα=+++是单位向量 (,)1ααα==. 即长度为的向量.内积的性质: ① 正定性:(,)ααο= ② 对称性:③ 双线性: )E A λ-=0Ax x x Ax x λ=→ (为非零列向量) 与线性相关√ 12n A λλλ=1ni Aλ=∑tr ,A tr 称为矩阵A √ 上三角阵、下三角阵、对角阵的特征值就是主对角线上的n 各元素. √ 若0A =,则λ=0为A 的特征值,且Ax ο=的基础解系即为属于λ=0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1r A =⇔A一定可分解为A=()1212,,,n n a a b b b a ⎛⎫ ⎪⎪ ⎪ ⎪⎝⎭、21122()n n A a b a b a b A=+++,从而A的特征值为:11122n n A a b a b a b λ==+++tr , 23n λλλ====0 ○注()12,,,Tn a a a 为A 各行的公比,()12,,,n b b b 为A 各列的公比.√ 若A 的全部特征值12,,,n λλλ,()f A 是多项式,则:① 若A 满足()f A O=⇒A 的任何一个特征值必满足()i f λ=0②()f A 的全部特征值为12(),(),,()n f f f λλλ;12()()()()n f A f f f λλλ=.√ 设1110()m m m m f x a x a x a x a --=++++,对n阶矩阵A规定:1110()m m m m f A a A a A a A a E --=++++为A 的一个多项式.√1122,T A mm k kA a b aA bE A A A AA A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是的特征值则:分别有特征值 .⎪⎪⎪⎪⎪⎩1122,A mm k kAa b aA bEAx A x A A Aλλλλλλλλλλλ-*⎧⎪++⎪⎪⎪⎨=⎪⎪⎪⎪⎩ 是关于的特征向量则也是关于的特征向量.2,m A A 的特征向量不一定是A 的特征向量.√ 与T有相同的特征值,但特征向量不一定相同.1P AP B -= (P 为可逆矩阵) 记为:A B 1P AP B -= (P 为正交矩阵)A 与对角阵Λ相似. 记为:A Λ (称Λ是A√ A 可相似对角化⇔()i i n r E A k λ--= i k 为i λ的重数⇔A 恰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这时,P 为A 的特征向量拼成的矩阵,1PAP -为对角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A 的特征值.设i α为对应于i λ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有:121212112212(,,,)(,,,)(,,,)(,,,)n n n n n n PPA A A A λλααααααλαλαλααααλΛ⎛⎫⎪⎪=== ⎪ ⎪⎝⎭若n 阶矩阵A 有n 个互异的特征值⇒A 可相似对角化.,则其非零特征值的个数(重根重复计算)()r A =.B ,从而,A B 有相同的特征值,但特征向量不一定相同.,A B 同时可逆或不可逆,特征向量是实向量;. ,该特征值i λ的重数=()i n r E A λ--;⇔有相同的特征值.E = ⇔A 的n 个行(列)向量构成n的一组标准正交基.1T A A -=;② T T AA A A E ==;③ 正交阵的行列式等于1或-1; ④A 是正交阵,则T A ,1A-也是正交阵;⑤ 两个正交阵之积仍是正交阵; ⑥A 的行(列)向量都是单位正交向量组.211,,)nnT n ij i j i j x x x Ax a x x ====∑∑ ij ji a a =,即A 为对称矩,)T n xTCAC B =记作:A B(,,A B C 为实对称矩阵为可逆矩阵) pr p -r 为二次型的秩) ⇔它们有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他们的秩与正惯性指数AB()()r A r B = ,)T n x x Ax =经过正交变换合同变换可逆线性变换x Cy =化为21ni i f d y =∑,与所作的正交变换有关,但非零系数的个数是由唯一确定的.i d 为-1或0或1时,.√ 惯性定理:任一实对称矩阵A 与唯一对角阵11110⎛⎫ ⎪ ⎪ ⎪ ⎪- ⎪ ⎪ ⎪- ⎪ ⎪ ⎪ ⎪ ⎪⎝⎭合同.√ 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① 求出A 的特征值、特征向量;② 对n 个特征向量正交规范化; ③构造C(正交矩阵),作变换x Cy =,则1112221()()TT T T T n n n y d y yd y Cy A Cy y C ACY y C ACY y d y -⎛⎫⎛⎫⎛⎫ ⎪⎪⎪⎪⎪⎪=== ⎪ ⎪⎪ ⎪ ⎪⎪⎝⎭⎝⎭⎝⎭新的二次型为21ni i f d y =∑,Λ的主对角上的元素i d 即为A 的特征值.123,,ααα线性无关,112122111313233121122(,)(,)(,)(,)(,)(,)βααββαβββαβαββαββββββ=⎧⎪⎪⎪=-⎨⎪⎪=--⎪⎩正交化单位化:111βηβ= 222βηβ= 333βηβ= 技巧:取正交的基础解系,跳过施密特正交化。
让第二个解向量先与第一个解向量正交,再把第二个解向量代入方程,确定其自由变量. 例如:123x x x +-=0取1β-⎛⎫ ⎪= ⎪⎪⎝⎭1 1 0,2β⎛⎫ ⎪= ⎪ ⎪⎝⎭112.12,,,n x x x 不全为零,12(,,,)n f x x x >0.正定二次型对应的矩阵. √()T f x x Ax =为正定二次型⇔(之一成立):① x ο∀≠ ,Tx Ax >0;② A 的特征值全大于0;③ f的正惯性指数为n ;④ A 的所有顺序主子式全大于0;⑤ A 与E 合同,即存在可逆矩阵C 使得T C AC E =; ⑥ 存在可逆矩阵P ,使得TA P P =;⑦存在正交矩阵C ,使得C AC C AC λλλ⎛⎫⎪⎪== ⎪ ⎪⎝⎭(i λ大于0).√ 合同变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 √A 为正定矩阵⇒a >0; 0A >.√ A 为正定矩阵⇒1,,TA AA -*也是正定矩阵.√ A 与B 合同,若A 为正定矩阵⇒B 为正定矩阵√,A B 为正定矩阵⇒A B +为正定矩阵,但,AB BA 不一定为正定矩阵.41.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4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43.椭圆22221(0)x y a b a b+=>>焦半径公式)(21ca x e PF +=,)(22x ca e PF -=.44.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的焦半径公式 21|()|a PF e x c=+,22|()|a PF e x c=-.45.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2(2y p y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46.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考研数学中,线性代数占五个考题,2 个选择题 1 个填空题 2 个解答题:分值为34分,平均用时为40分钟左右,以下为考研数学中出现过的题型: 第一章行列式题型1求矩阵的行列式(十(2),2001;一(5),2004;一(5),2005;一(5),2006) 题型2判断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二(4),1999) 第二章矩阵题型1解矩阵方程或求矩阵中的参数(十,2000;一(4),2001) 题型2求矩阵的n次幂(十一(3),2000)题型3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的判定(二(11),2004;二(12),2006) 题型4矩阵关系的判定(二(12),2005) 题型5矩阵的秩(二(15),2007) 第三章向量题型1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十一,1998;二(4),2000;十一(2),2000;二(4),2003;二(12),2004;二(11),2005;二(11),2006;一(7),2007) 题型2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判断空间位置关系或逆问题(二(4),2002)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题型1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九,2001)题型2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十二,1998;九,2002;三(20(Ⅲ)),2005) 题型3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果方程组有解时求出通解(三(20),2004;三(21),2005;三(21),2007)题型4根据含参数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反求参数或其他(一(4),2000;三(20),2006) 题型5两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和它们的系数矩阵的关系的判定(一(5),2003) 题型6直线的方程和位置关系的判定(十,2003) 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题型1求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一(4),1999;十一(2),2000;九,2003;三(21(Ⅰ)),2006;三(22),2007)题型2已知含参数矩阵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值或特征方程的情况,求参数(三(21),2004) 题型3已知伴随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求矩阵的特征 值或参数或逆问题(一(4),1998;十,1999)题型4将矩阵对角化或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三(21),2004;三(21(Ⅱ)),2006) 题型5矩阵相似的判定或证明或求一个矩阵的相似矩阵(二(4),2001;十(1),2001) 题型6矩阵相似和特征多项式的关系的证明或判定(十,2002) 第六章二次型题型1化实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或求相应的正交变换(三(20(Ⅱ)),2005)题型2已知一含参数的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正交变换,反求参数或正交矩阵(十,1998;一(4),2002) 题型3已知二次型的秩,求二次型中的参数和二次型所对应矩阵的表达式(三(20(Ⅰ)),2005) 题型4矩阵关系合同的判定或证明(二(4),2001;一(8),2007) 题型5矩阵正定的证明(十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