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发展规划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发展规划

坚决执行党和国 坚持以人为本, 树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发展规划(2008 年 -2012 年 )2008 至 2012 年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极为重要的五年, 也是我院承前启后、 积极迎接“三甲” 复审的重要时期, 为切实加强医院建设, 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按照省卫生厅和学院的有关部署和要求, 结合我院发展的 实际需要,特制定我院 2008 至 2012 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家的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落实卫生厅和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立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 谋篇布局, 加强医院 内涵建设,坚持走“医教研并重、质量兴院、科教兴院、服务兴院、人才强院”的集约型发 展道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 争创品牌效益, 全方位提高我院的整体综 合实力,为建设一流现代化医院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 顺应时代要求, 凝聚全院意志, 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 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品牌、声誉 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 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发展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三、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 (一)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入开展等级医院复审工作。

1995 年 12 月 28 日,我院经卫生部评审,成为我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这一荣誉,成为我 院对外宣传的品牌, 也是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的重要推动力, 这个名号的分量之重, 对医院发 展影响之大,有目共睹。

2009-2010 年期间我们将迎来三甲医院的复审工作,这将成为未来 三年我院管理工作的重心,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三甲”复审工作,持 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对照复审标准,逐条落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提高医院管 理水平,力争以最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甲复审,进一步提高医院办院层次。

(二)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全面保障医疗安全。

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加强医疗及护理质量控制, 尤其是对医疗核心制度的开展情况进 行督察, 加强病案质量和处方管理及常规医院感染监测及疫情管理工作, 做好医疗差错案例 的剖析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及制度落实, 树立医疗安全意识, 防范医疗纠纷, 加强对外 医疗协作,提高医院影响力,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 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医院参与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中期发展规划( 2008 年-2012 年)1、中期规划(1)建立和完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考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医疗管理重点工作并使 其常态化,使医院的各项关键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建立医疗纠纷的早期干预机制, 对医疗纠纷做出预应性反应, 逐步建立医院安全文化, 将医疗纠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 3 年后床位增加的情况下, 医疗赔偿不会大幅度上升。

(3)建立和完善公正、公平的科主任医疗考核体系,督导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提 高环节质量;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控和管理;指导科室细分和合并, 对病人多, 高级职称人员多,有发展潜力且适合细分科室,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 进一步做 细做精。

对力量相对较弱,专科特点不明确的科室进行整合, 集中力量做强做大, 使科室发 展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4)申报临床药理试验基地。

提前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待人员培训完毕后,立即进入 申报阶段。

力争 3 年内通过国家评审。

(5)做好肾移植工作,理顺泌尿外科、泌尿内科和血液透析中心之间的关系,避免人为因素对肾移植工作的影响,使肾移植能顺利通过卫生部复评。

(6)加强传染病管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规范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管理。

(7)加强进修生管理,完善进修生在我院学习期间的学习计划,使我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待进修生管理完善后,逐步在研究生和规培生管理中推行。

2、长期发展规划(1)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使医疗中的错误和成功均能在全院共享,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立非惩罚性医疗差错和医疗安全隐患自愿报告体系。

从差错和隐患中寻找质量问题,逐步建立全员医疗安全文化。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临床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晋升职称前要求外出进修,将个人职业生涯与医疗质量融为一体。

(3)医疗纠纷代理:在医务处法规科业务成熟后,为其他医院实施纠纷代理。

(4)实施手术和麻醉风险管理:对手术和麻醉病人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不同级别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5)建立服务对象满意的评价体系:在医院内部实行内部顾客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服务对象满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1、现状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坐落在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1969 年 5 月,大连医学院南迁遵义,附属医院也随之南迁而更名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历经 40 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贵州省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集医疗、科研、预防及医学教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学。

医院总体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开放床位 1505张;医院有职工 2018 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759人,工勤人员 259 人,高级职称 359人,中级职称 339 人,博士 47人,硕士 2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2人,省管专家 10人。

全院设有 16 个部(处)、45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9个临床教研室,以及附属美容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遵义市肿瘤医院)。

1 个国家级临床技能示范中心,麻醉学和临床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药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和护理学为省级示范专业,妇产科学、外科学、内科学、麻醉药理学和护理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

(1)各级重点学科2 个省级重点学科为内科学和麻醉学;3 个省级重点专科为小儿外科、肿瘤科、麻醉科; 5 个学校重点学科为外科学、小儿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皮肤病学和病理学; 11 个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为胸心外科、小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麻醉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小儿内科和妇产科。

(2)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2、主要问题学科定位不清晰,建设分散,缺乏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学科建设重点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群;部分临床科室重医疗,忽视学科建设,人才梯队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有影响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部分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定位不准确(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重点不突出。

(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1、建设目标深入贯彻“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的医院管理理念,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努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使部分学科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

(1)提高基础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各学科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高,重点扶持优、特专业,树立学科建设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着力各科室临床路径建设、各种核心制度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2)鼓励科学研究,提高医院影响力。

注重项目申报,通过科研获奖和高等级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来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力争每 3-5 年新增 1-2 个省级重点学科, 3-4 个以上学科在省内处于领先,在西部有一定影响力,力争 1-2 个学科在国内进入先进行列。

通过科研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医院文化氛围,支持更多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3)临床教学是我院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教学与医疗相长也是我院发展的特色之一,通过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系统的培养我院医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夯实我院医技人员的基本功。

通过开展巡回教学工作不断加强我院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扩大我院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促进医疗市场的扩展。

(4)医院管理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科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主要任务(1)学科调整和结构优化围绕我院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按四个层次分级进行学科建设。

第一层次为重点学科,包括2 个省级重点学科、3 个省级重点专科和11 个附属医院重点学科。

第二层次为重点培育学科,包括已遴选为学校重点学科,由于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不平衡,未能入选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包括皮肤病学、病理学;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学科,包括眼科学、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学、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和泌尿内科等学科。

第三层次为成熟学科,医疗技术比较成熟,业务开展和收入比较稳定,但与省内和周边医院比较没有特色和明显优势的学科,如胃肠外科(包括甲乳科)、内分泌内科、血液内科、耳鼻喉科、影像学和检验科等,第四层次为跟随学科,这类学科人才相对不足,学科定位不准确,临床和科研任务较轻,特色不鲜明,如理疗科、康复科、中医科和同位素科等。

学科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慎重区别和对待现有的传统学科、基础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解决学科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和小而全等问题,实现学科优化升级,形成学科间资源共享、相互关联以及特色与优势明显的学科群。

(2)人才梯队培养①加强以“爱岗敬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中青年业务人员的医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②根据我院学科结构和体系,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按四个层次分级建设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学科梯队。

③加强对内人才培训,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储备一批未来的学科带头人,以保障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外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适当政策,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学科,有针对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3)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重点学科至少应有3 个以上明确、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至少应有1 个研究方向处于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省级重点专科和院级重点学科至少应有 1 个研究方向在贵州省处于先进水平。

重点培育学科至少应有 2个以上明确、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其中至少有1个研究方向通过 3-5 年建设在贵州省处于先进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