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一、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激活农民财产权。

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动员和引导有条件的村集体,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续使用。

二、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程,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改革,对于实施乡村战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航海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汪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分类推进农村集
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配送地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指导服务,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引导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依托市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运作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健全内部制度,搞好规范运作。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积累发展机制,深化监督约束机制,培育农民合作社健康运行。

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队伍,推动合作社快速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之间紧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支持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力争2020年规范化管理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覆盖全县所有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创建国家级示范社达2家以上,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社5家以上、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农民合作社进行初加工,60%以上农民合作社实行品牌化营销,90%以上的农民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到2022年,全县的合作社全部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全县80%以上的农民加入合作社,产品通过合作社销售,提高农民组织化程
度,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狠抓“三资”管理,壮大发展集体经济。

一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

建立健全“三资”台账、信息录入、建立并维护集体“三资”网络监管体系,进一步充实“三资”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管功能。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产权交易有形市场,促进集体资产处置市场化运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发展。

坚持生财、用财、理财、管财一起抓,走管理与发展并重之路,是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制质量的内存需要。

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三五”期间,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实力达5-10万元以上的村168个,10万元-20万元的村达97个,20-30万元的村55个,30万元以上的村42个,并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三是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工作。

重点开展干部任期和离任、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