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俞万源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俞万源

收稿时间:2012-03-11;修回时间:2012-06-20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08GH-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3140007);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011A002)作者简介:俞万源(1972—),男,广东平远人,硕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旅游开发。

E-mail :yuyuwanyuan @ 。

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民系文化,是在客家民系历史形成过程中以汉文化为主、与土著文化融合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景观及其传承发展是近150多年来人文史学家们所瞩目的研究课题。

在客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客家文化面临城市化、商业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保护客家文化生态任重道远。

2010年5月,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之一的“世界客都”——梅州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980年代,海外客属华人、华侨纷纷返回闽粤赣边客家祖籍地寻根祭祖,拉开了客家(寻根)旅游的序幕。

1990年代,在“客家热”的推动下,客家文化及其景观引起外界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客家文化旅游开始兴起。

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成为21世纪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开发热点。

学术界对处于初始阶段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主要集中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深入探讨和综合研究[1-5],探讨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生态理论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现象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俞万源1,3,邱国锋1,曾志军2,3,肖明曦4(1.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广东梅州514015;2.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广东梅州514021;3.梅州市文化生态旅游研究会,中国广东梅州514021;4.平远县旅游局,中国广东平远514600)摘要: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

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

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

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生态;客家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07-0172-05Hakka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ing on the Cultural EcologyYU Wan -yuan 1,3,QIU Guo -feng 1,ZENG Zhi -jun 2,3,XIAO Ming -xi 4(1.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College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15,Guangdong,China ;2.Meizhou SocialSciences Association ,Meizhou 514021,Guangdong ,China ;3.Meizhou Cultural Eco-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Meizhou514021,Guangdong ,China ;4.Pingyuan Tourism Administration ,Pingyuan 51460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Since 1980s,the Hakka cultural tourism has developed quickly on the background of Hakka ’development andcultural tourism.Hakka culture has significant cultur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Hakka cultural tourism,so using cultural ecology theory to research Hakka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very necessary.This article analyzes such cultural ecology problems as cultur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cultural distortion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destruction.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Hakka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s basing on the cultural ecology:(1)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ncept of Hakka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and the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2)Establish “big spots ”consciousness to build the “big spots ”of Hakka cultural tourism;(3)Establish cultural ecology idea to develop Hakka cultural ecotourism.Key words:cultural tourism ;cultural ecology ;Hakka cultural tourism ;cultural ecotourism第32卷第7期经济地理Vol.32,No.72012年7月ECONOMIC GEOGRAPHY Jul.,2012DOI:10.15957/ki.jjdl.2012.07.028而产生的概念,1955年由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斯图尔德首次提出。

随着文化问题的凸显及生态关系的重视,在生态文明思潮下,1990年代文化生态成为显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6-7]。

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存、传承、存在的各种状态,是文化与环境的耦合,包括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8-9]。

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演化性(遗传与变异)是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10]。

文化共生、文化协调、文化再生是文化生态的基本法则[11]。

生态性是文化的重要特性,体现在文化生存、传承、存在的各种状态。

文化生态一旦遭受破坏,将会带来文化丧失、文化遗传变异和文化生态失衡。

保证文化公平与文化安全、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12-13]是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任务。

随着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完整性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文化旅游研究开始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走向对文化生态环境的关注[14-15]。

文化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理念,强调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强调旅游开发中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促进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16]。

2客家文化旅游的文化生态分析2.1客家文化生态特性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民系历史形成过程中多种文化在赣闽粤边区山地环境感应下融合形成具有特质和风格的地域性文化,具有“山、汉、客、侨”的特征,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17-19]。

2.1.1迁移性。

客家民系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客家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历经迁徙形成并不断传承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移民文化气息。

中原古汉民为避战乱和荒灾,自西晋至明清千余年间,多次辗转南迁,最终在闽粤赣边山区繁衍发展,并以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为基地“一枝散五叶”向外播衍。

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汉文化在与土著文化和山地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始于赣南、发展于汀州而成熟于梅州”,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内外团结互助精神和崇文尚武精神。

2.1.2地域性。

客家人在闽、粤、赣边区山地、丘陵地带诞生、成长、繁衍,“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山区的地理环境,是客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客家文化的传播基地,其客家方言、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居文化、客家宗族和宗教文化无不体现出在山地环境感应下的文化生态。

2.1.3多元性。

客家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中原汉文化与南方的土著文化、山地文化等相互交融发展而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集合体。

客家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湘赣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等多个地域性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随着客家地区华侨之乡的兴起,在华侨文化的参与及其作用下,客家文化更多地吸纳海外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多元化倾向。

2.2客家文化旅游特征客家文化旅游是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的的旅游活动。

2.2.1吸引渊薮。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构成了独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景观,包括文物古迹、民居建筑、饮食文化等文化景观,民俗风情、节庆祭典、宗教礼仪等民俗景观,客家山歌、民间曲艺等文化艺术,以及山水生态等客家文化环境。

通过旅游开发将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加工成具有文化表现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吸引外地客家人到客家祖籍地追寻记忆、延续文化继承、了却文化乡愁,或是吸引外地非客家人到客家地区观摩学习、增进阅历、体验异质文化。

客家文化旅游也因此表现出显著的习得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地方性[20],即通过旅游学习增进人生阅历、通过旅游参与获得文化体验、通过旅游活动进行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通过彰显文化差异强化旅游吸引。

2.2.2发展历程。

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热”的推动下,客家文化旅游经历了从1980年代客家(寻根)旅游发轫到1990年代客家文化旅游兴起、21世纪客家文化旅游热形成的发展过程。

1980年代,海外客属华人、华侨回乡寻根祭祖和探亲访友带动了早期的客家旅游。

1990年代,在“客家热”的推动下,独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非客家人前往闽粤赣边客家祖籍地观摩学习、增进阅历,推动了客家文化旅游的兴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