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崔世君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崔世君

第18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V o l.18N o.3 2006年9月J O U R N A LO FN I N G B O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2006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崔世君1,陈志刚2(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2.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016)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有望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宁波体育产业状况及主要特征入手,分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06)03-0042-04目前,我国已基本上进入了小康阶段的初始水平。

如果按G D P年均增长7%测算,我国人均G D P 到2018年将达到2516美元,完成工业化任务;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5.5亿人,人均G D P将达到54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40左右进入富裕国家行列。

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新世纪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体育走向市场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延伸,是经济市场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已被当今诸多经济界和理论界看作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前景好、领域广、关联度高、潜力大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对宁波市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一)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2005年,宁波市继续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全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较2004年增加3.01亿元,增长24.03%,高于同年G D P增幅8.53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为0.75%,比2004年的比重高0.04%,依然保持稳定的发展水平。

其中,体育制造业增加值为8.87亿元,较上年增长24.88%,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57.21%;体育批零贸易业创造增加值2.57亿元,较上年增长29.62%,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值为16.56%;体育服务业创造增加值为4.07亿元,较上年增长19.03%,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26.25%。

(详见表1)表1 2005年宁波市体育产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行业分类2004年增加值2005年增加值增幅(%)体育制造业7.108.8724.88体育批零业1.982.5729.62体育服务业3.424.0719.03合计12.5015.2124.03资料来源:宁波市体育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03-2005全市被调查的体育产业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3.28万人,比上年增长9.6%。

其中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3225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8%;体育制造业从业人员26422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收稿日期:2006-04-29作者简介:崔世君,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05年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立项课题(甬体[2005]110号)崔世君陈志刚: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员的80.5%;体育批零业从业人员3184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9.7%。

体育产业生产与经营单位所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市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0.97%。

随着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比较稳定,2005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创造营业收入8.24亿元,较上年增长19. 00%。

其中体育彩票竞猜业作为体育服务业的新兴行业,2005年增加值为1.49亿元,同比增长10. 37%,创造营业收入2.97亿元,较上年增长10.07%,其营业收入占全市体育服务业比重的36.06%,超过三分之一,呈现出红火的发展景象(详见表2),同时,宁波体育彩票收入反馈社会情况也相当乐观,到2005年底,当年支出就高达2677.4万元全部投入到社会体育公益事业,其中用于全民健身2124.4万元,包括建设游泳健身中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支持和添置群众体育设施器材等开支;用于奥运争光计划达553万元,为宁波的大型运动会、体育宣传等事业作出了贡献。

另外体育健康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赞助广告业发展也相当可观,2005年体育竞赛表演赞助广告增加值为0.088亿元,同比增长50.9%,增幅居体育服务业首位。

但体育服务企业经营项目总体定位较低。

2005年全市经营体育服务单位共1330家,比2002年多了523家,增幅达64.81%,发展优势明显,创造业绩显著。

但是,据调查统计,全市体育健身服务经营项目基本上是私营企业为主,总体定位较低,中、低档消费占九成以上,而高档经营项目不足一成。

因此,在服务企业经营服务上还需要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去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项目,丰富全市广大群众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

表2 2005年宁波市体育服务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行业分类2005年营业收入2004年营业收入2005年增加值2004年增加值体育健身娱乐培训业4.743.822.371.91体育竞赛表演、赞助、广告业0.1460.0980.0880.059体育彩票竞猜业2.972.701.491.35体育旅游业0.3850.3120.1220.100合计8.256.934.073.42资料来源:宁波市体育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03-2005体育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体育制造业创造增长值8.87亿元,较上年增长24.88%,比2002年增长了41.47%,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0.74亿元,由此可见,体育制造企业单位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创造业绩十分明显,但体育企业发展定位还需加强。

统计资料显示, 2005年体育制造业企业业绩在体育产业中占比重较高。

全市体育制造企业创造生产总值达27.32亿元,其中体育服装、鞋袜帽企业占同行业比重87.95%,运动器具、器械品牌企业制造占同行业比重91. 03%(详见表3)。

但全市体育用品制造单位生产的产品质量普通不高,产品定位也较低,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未通过I S O9000体系认证,一些以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个体单位和部分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经营理念还不够成熟,产品品质较低,企业不上规模,缺乏有份量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与当前发展强劲的国内外先进、著名体育企业相比,竞争能力还不够。

表3 2005年宁波市体育制造企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行业分类2005年生产总值其中:企业生产总值企业创造生产总值占同行业比重(%)体育服装、鞋袜帽制造业12.0310.582.52体育运动器材、器具制造业18.1716.543.57体育营养饮料制造业0.1970.1970.080体育建筑投资业0.340.340.100合计30.7427.326.27资料来源:宁波市体育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03-2005宁波体育制造业“块状经济”明显,经营服务业形式多样化。

宁波体育用品制造业受地方传统制造业和专业市场的影响,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顺应自然条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43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44如慈溪以生产“运动鞋和运动器械”为主、奉化以生产“运动球”居多、北仑以生产“渔具”闻名、鄞州、奉化和象山的“体育服装”占有相当比例。

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基本上形成了“一县一品”的特点,区域特色日趋显著。

二、宁波市体育产业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宁波市体育产业总体发展状况较好。

企业和个体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观,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对未来发展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

但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恰恰成为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观念亟待提升体育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体育产业完全不同于在计划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

目前缺乏一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二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问题还需要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和完善,促使体育产业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体育资源,具备专业策划、设计、运作、推销、服务的能力,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

(二)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业缺乏大手笔体育竞赛表演业具有产业龙头性质。

同时它也是体育系统最具优势的开发领域,目前我市对高水平体育竞赛资源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国际和国内两种优势,而且对体育竞赛的组织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我们严重缺乏经营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手段,没有形成自己的国际知名竞赛品牌。

(三)全民健身体育服务和产品不足专家预测,全民健身服务市场将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市场。

当前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对全民健身服务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还没有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国家对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扶持;全民健身服务中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四)体育行业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市场的发展在地域间、行业间不平衡,城市管理水平较好,乡镇农村管理水平较差。

由于观念和意识问题,导致了产业链之间信息渠道单一化,体育产业单位只通过与客户交流来获取商业信息,通过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或其他渠道作为获取商业信息的渠道发挥的作用还不大。

(五)政策法律支持力度还需加大由于体育产业的起步相对较迟,不少制定的法律制度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模式的阴影,还未对体育产业的推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在“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渐成时尚的今天,根据现状特征,结合宁波未来发展展望,当前应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运用体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体育产业的跨跃式发展,为使宁波早日成为体育强市发起新一轮冲击。

(一)创造更好的体育产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从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它需要营造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需要扶持、需要引导。

因此,首先我们要尽快建立以产业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体育产业管理的体制,营造投资资源多元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投资力度不断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