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习题一、填充题1.行为的_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企业是通过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_与其__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不断循环。
5.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足够的_______是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8.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关系。
9.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称为_______。
10.现代企业的_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_的知识。
1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___与相对比较分权的_______。
13.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__与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_,而非_______。
15.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_。
16.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三个方面。
17.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__的。
18.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
19.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利益由_______所控制。
20.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
21.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_的影响。
22.企业是人的集合体。
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_______。
23.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24.根据企业制度的_______以及_______,我们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25.我们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_______”。
26.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27.既相互区别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各参与者利益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
28.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型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
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_______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_______有关。
29._______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
30._______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3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为_______而在一起_______的集合体。
二、选择题1.关于制度结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规范了作为个体的这些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B.规范了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C.规范了作为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D.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2.知识经济的特点有_______。
A.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B.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C.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D.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重要3.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_______。
A.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内容和规模B.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C.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D.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企业制度4.关于企业制度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通过经营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来实现其功能B.通过经营权力的分配,决定了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组织中的相对地位C.通过利益分配,以不同利益分配形式诱发参与者的行为选择D.通过经营权力的分配,决定不同参与者的利益实现方式5.企业制度分类的参与者因子有_______。
A.劳动与劳动者B.资本与资本供应者C.知识与经营者D.原材料与供应商6.决定企业使用要素的方向、方式、方法的是_______。
A.资本B.劳动C.知识D.规则7.在企业经营中,不同参与者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A.经济利益关系B.地位利益关系C.精神利益关系D.物质利益关系8.下列说法中,属于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是_______。
A.“权力派生于劳动、利益归属于劳动者”B.“权力派生于知识,经营成果的分配服从经营者的意志”C.“权力派生于资本的供应,利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D.“权力共使、利益分享、风险同担”9.在工业社会,最为稀缺的要素是_______。
A.资本B.劳动C.知识D.技术10.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
A.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的专门化与狭窄化B.加剧了普通劳动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C.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增加D.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11.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
A.直线指挥,分层授权B.分工细致,权责明确C.层级分明,结构统一D.标准统一,关系正式12.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_______,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
A.集权和分权的统一B.上级与下级的统一C.稳定与变化的统一D.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13.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包括_______。
A.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B.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发挥作用C.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D.企业文化是多元的14.在知识经济下,企业文化将会_______。
A.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B.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C.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D.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15.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_______。
A.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B.企业文化阻碍企业战略的实现C.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时,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D.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实现没关系16.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
A.规模经济B.工业经济C.知识经济1 7.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是_______。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协调功能18.与作业方法、制造工艺、生产程序以及产品功能与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改进有关的知识是_______ 。
A.作业知识B.技术知识C.经营管理知识19·反映不同参与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对地位的是_______。
A.权力关系B.利益关系C.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20.企业活动中各参与者类群的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_______的分配。
A.权力B.非正式权力C.正式权力21._______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A.利益由资本的拥有者控制B.利益由劳动的拥有者控制C.利益由知识的拥有者控制22.层级的多少与管理幅度_______ 。
A.没有关系B.正比关系C.反比关系23.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非正式关系的是_______。
A.企业文化B.层级结构C.企业制度24.关于网络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网络结构中只有一个权力中心B.网络结构是适应型的、学习型的组织结构C.网络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调整D.网络组织中各成员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25.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利派生于_______ 。
A.资本B.知识C.劳动三、简答题1.企业经营过程循环的条件是什么?2.企业制度的三种功能分别是什么?其含义呢?3.“元要素”是什么要素?有什么特征?4.为什么知识与经营者具有“元要素”性质?5.什么是权力?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的差异在哪里?6.企业实现利益分配的方式有哪三种?7.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什么是层级组织?形成原因是什么?9.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和假设?10.网络组织的特征是什么?11.什么是企业文化?其功能是什么?12.企业如何实现对其成员行为的引导和整合?13.在有约束的条件下,企业要有效经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4.简述劳动分工的作用。
四、问答题1.锥形结构和扁平结构分别是什么,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2.权力关系与利益关系的“逻辑”一致性表现在哪里?3.层级组织会被网络组织所代替吗?为什么?4.工业社会的层级结构有何特点?5.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有什么影响?6.分析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
7.与前面的技术创新比较,你觉得组织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一、填充题1.可预测性2.制度结构,层级结构,文化结构3.劳动者,物质生产条件4.资源筹措,加工转换,产品销售5.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6.资本7.作业知识,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8.权力,利益9.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10.财产特点11.操作,协调12.锥型形态,扁平形态13.直线指挥,分层授权14.角色关系,个人关系15.非正式关系16.行为导向,行为激励,行为协调17.学习型18.知识逻辑19.知识,知识拥有者20.弹性,向下分散21.相对稀缺程度22.成员的努力23.经营权力,利益24.基本功能,功能实现方式25.元要素26.经济利益关系27.占有或参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28.相对权力地位,利益实现方式29.不同参与者提供的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的相对重要性30.过程源动力31.实现某个共同目标,协调行动二、选择题1.D 2.ABC:3.ABC4.D 5.ABC:6.C7.A 8.C 9.A 10.AD 11.ABD 12.ACD 3.AC14.ABCD 15.C 16.C 17.B.B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B三、简答题1.企业是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循环的:第一,企业能够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源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