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第5册第6课课文翻译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第5册第6课课文翻译

新V-6 第六课经济与社会前言当今时代经济问题比萧条时期更使人担忧得多。

这是可以理解的。

要想学会好好地正当地挣钱,需要弄清楚经济问题。

经济通常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生产体系,理解为人类社会正常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也理解为一门研究经济过程的科学。

经济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食品、衣服、住所及其他的必需品。

经济领域——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它决定制约着所有在社会中正在进行的事物的进程。

主要的生产因素(或者说主要资源)是:土地及其所有资源;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们受教育及职业技能的劳动;资本(车、车床、场地);企业家的能力;当今经济领域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决定着政治、法律、精神和其他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容。

当代经济是长期历史发展及经济生活的不同组织形式完善的产物。

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但同时它也受国家调节,国家力求使其具有必需的社会性。

现代国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其结果是国际间的劳动分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课文1 世界历史是危机的历史最近100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次危机,它们比今天的危机更为可怕。

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记得这一点。

曾经轰动一时并且引起争议的三部曲《关于俄罗斯的神话》的作者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这样认为。

还在不久前梅金斯基与亚历山大·辛施坦恩出版了《危机》一书。

书中作者证明,整个人类的历史是由许多次经济震荡构成的,而且今天的危机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么可怕。

17世纪的金融金字塔《论》:弗拉基米尔,人们大量谈及危机,并且有无数关于危机蔓延的预测,普通人的头脑中造成一片混乱。

3依您看,社会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主要误区是什么?弗:主要误区是认为,危机已经结束了。

此外,应该将认为这是第一次世界范围的金融动荡的说法也归入重大的误区之列。

最近100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危机并且是更加可怕的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具有全球性质。

华尔街破产和华盛顿无家可归者的长龙、欧洲的经济崩溃、德国的纳粹化、西班牙和中国的战争、乌克兰、卡萨克斯坦和苏联中部地带的饥饿——这一切都与世界经济萧条直接相关。

当然,当时苏联的情况与其他国家不同,因为,它脱离了世界经济体系,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有利。

《论》:您谈到,俄罗斯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过许多次经济危机,关于危机的情况我们今天已经淡忘了。

而如果深入历史,第一次提及经济大动荡是在哪个上时期?弗:整个文明史实质上就是金融危机的历史。

如果仔细研究的话,那么,我相信,甚至在古代各民族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经济运行不规律的记载。

另外,越深入历史,我们发现,经济与政治联系得越紧密。

如果说到俄罗斯危机的话,那么,人们首先会回忆起17世纪的铜币暴动和盐商暴动。

什么是铜币暴动?用现在话说,这是由政府不合理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金融危机。

而盐商暴动是在与波兰的战争沉重的背景下,由不合理的税收政策所挑起的。

以17世纪的荷兰为例,我指的是“郁金香热”: 这是一种寻找新的黄金等价物的尝试。

尝试是不成功的,它破坏了当时欧洲一直向前推进的经济。

英国经济史和18——19世纪部分的法国经济史所有这一切“路易斯”、“巴拿马”、“南海泡沫事件”是典型的金融金字塔,它类似于我们在艰难的90年代所经历的那些事件。

因此,改变的只是细微的差别和动荡的范围。

我们的文明及其经济这是一个统一的机体。

对于这个机体来说,危机如同流感。

如果正确予以治疗的话,那么,在机体中最终会形成一种免疫力。

寡头的“痛苦”A:顺便问一下,就危机的范围而言,只有两次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危机和现在的危机具有全球性。

我这样理解对吗B:虽然不全对,但部分上是这样的。

我们肯定能回忆起作为历史上半趣闻的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的情景。

在雅典统治的地区发现了几处银矿。

结果在这个城邦国家出现了大量的银钱。

当时还是实行封闭的货币金融体系的斯巴达明白,从此以后它的整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处于威胁之下。

于是斯巴达政府,首先,禁止雅典货币在斯巴达地区流通。

其次,发行了本国新的钱币——巨大的由金属制成或石头制成的和杠铃上的饼一样的圆盘。

斯巴达人去市场时要带两三个奴隶来推车里的钱袋。

但是新的货币也有自己的优点,这些钱偷不走,也不能用他们行贿,并且投机倒把的人也会碰到许多麻烦;并且这些钱往往很显眼,无论如何它们本身就是税务清单。

现在这被认为很可笑。

而,顺便说一句,这是某种保持本国银行体系独立、不受外国银行影响的尝试,是一种脱离全希腊的世贸组织的尝试。

A:而总之在危机期间谁更痛苦?是通常认为的富人呢?还是靠工资勉强度日的人?B:在所有金融动荡时期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比如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些最富裕的家族能够使自己的财富增加数十倍。

他们偷偷地廉价收购竞争对手的资产。

我们在书中不无讽刺地发表了我们国家的寡头——“最遭殃的寡头”的排行榜。

完全可以看出,他们什么都没失去。

而且一些寡头昧良心地企图依靠国家来发财。

本质上,改变的只是对他们财产的虚拟估价,并没有人失去主要资产。

我明白,要是将他们的资产收归国有,拿它们去偿还银行债务,而失去工厂、报刊、轮船,甚至失去帆艇和足球俱乐部的寡头自身会久久地陷在债务的泥沼里。

那时,也许可以说,是的,他们很痛苦。

课文2 21世纪中国经济前景P13920世纪初,中国继续在全国实行经济改革。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其目标是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于战略任务的逐步完成,到2050年,中国应该达成下列战略性目标:社会经济成熟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占据世界首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入中等国家行列;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向具有高水平的物质文明、法制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国转变。

到2050年,中国能否解决所提出的任务?中国承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很多问题:P140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区域间的差异巨大;贫困人口比重仍然巨大;老龄化人口比重在不断提高以及仍然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等。

中共十六大宣布: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实现现代化这一“第三步”战略性任务以及解决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为解决这些问题,拟定在经济领域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与2000年相比翻两番(按照官方外汇牌价折算要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

大规大幅度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竞争力,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消除工农、城乡以及地区之间差距增大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以及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影响的增强原则上说,无论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还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加强,其重要的外部制约因素是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国贸易伙伴进口到中国的产品逐渐消除关税壁垒和限制。

整体而言,由于进入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不仅实现了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而且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头些年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取得一定的优势。

就前景而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影响的规模会不断扩大。

中国在实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工业产品生产数量明显增长;尽管国家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这些产品的销售来讲,国内市场日见狭窄。

为此必须拓展国外销售市场,最近十年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积极。

预计,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7.5%,中国如果要完成这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近些年的指数显示,这也不是不现实)的话,那么,除了容量极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沿海地区之外,P141扩大出口是实现产品销售的主要可能。

中国正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往前走。

在中共十六大上(2002年10月)扩大出口作为与增加投资、促进消费并列的中央政府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被提了出来。

由于经济的这种增长以及外贸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对于亚太地区国家、俄罗斯、至少到达乌拉尔山脉,甚至整个俄罗斯,完全可以认真地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方案。

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在中国的外资投资不断增长,并且直接投资占据大部分。

显而易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暂时利大于弊,而且经济开放的好处相当明显。

下列事实是最好的证据: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现在已经在中国组建了子公司。

在改革的第一个阶段,中国给外国投资者税收的优惠、廉价的土地以及其他的刺激,甚至花费数十亿去建设港口、道路、宾馆以及光纤通讯线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一开始要求外国投资者为自己寻求中国贸易伙伴,他们可以自由出口自己的产品。

但是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会对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规模进行限制,而且在交通、冶铁以及长途电信行业对外资进行硬性限制。

不过,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种种限制被削弱,中国向外部世界进一步开放了自己的经济。

为了建立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竭尽全力吸引外资、技术以及人才。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建立了“高新科技区”,为外国投资者资免费提供土地,免除税收。

所有这一切会使人认为,中国方面事先已经盘算好了加入世贸组织可能产生的所有利弊,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关于入世后所有的利弊问题中国方面进行了长久的谈判,并且在第一年中国已经得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