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汇报: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6个装不下,还剩一些香油,因此虽然最后一瓶不满,那也得用一个瓶,所以用7个。
生:就是求2.5里有多少个0.4,。
生:用除法计算。
2.5÷0.4
生汇报:
这道题的列式为:
2.5÷0.4=6.25(个),如果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2பைடு நூலகம்÷1.5
=16.666……(个)
生:17个
生:不够。
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
不同点:
(1)“进一法”是向整数部分进一;
(2):“去尾法”是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1、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及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此样稿仅为参考。
2、在设计时要清晰地标识出所要考核的三大技能及设计理念。
3、要求用A4纸进行设计,可双面进行打印。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去。
教师归纳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包装袋等包装物品的数量时,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
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3、巩固练习:这一步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强化练习,进一步体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综合训练,把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了贯通,能帮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样多变的,使学生明白审清题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拓展汇报认识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对所学新知“进一法”和“去尾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需要多少容器、布袋、车辆等物品的数量时,根据需要,求得的结果用“进一法”取整数。
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应得17个,但剩下的0.666......个不够1个,也就是包装16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在包装1个礼盒,需要将得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盛0.4千克的玻璃瓶里,求需要多少个瓶,也就是求什么呢?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那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还剩多少?(验证)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进一法”?
2、“去尾法”
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瓶子数量只能是整数,6个瓶子装不下,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6.25的十分位上是2,也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不管十分位满不满5,都想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一、判断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简单说明理由。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5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3.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有布料42米,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
4.库有18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才能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1、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想邀请你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想去吗?那我们给他买个生日蛋糕吧。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个蛋糕125元,30个人平均每人应该拿多少元钱?
2、生活中并不是所以问题都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来解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5、作业布置:一节课的学习,需要针对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来巩固强化。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这节课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根据实际生活需求取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可以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 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附1:洱源县右所中心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教学设计
参赛教师:艾亮徽 参赛学校:中所中心完小 参赛科目:小学数学
课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2、下面是小强的作业,他做对了吗?
三、练习九 第8题
作业布置
数学同步指导,第三单元,第6课时(P30-P31)
学习支架
1、创设情境: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开来做好准备
2、探索新知: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上自己探究,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影出示例10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根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师: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
师: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
师: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法呢?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去尾法”?
学生计算:125÷30=4.1666…
≈4.17元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开来做好准备。
提问技能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法”
出示例10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体会。
导
入
技
能
问题与情境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创设小明生日会的情境)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比较,对学生来说,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即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也有方法上的总结,即取近似值时,如何“进一”如何“去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