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谁不想听到鸟儿的欢唱?谁不想闻到花木的芬芳?谁不想生活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在我们享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们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了些什么呢?地球只有一个,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学习这组教材,我们能感到我们肩负的环保责任。
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环境卫生,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
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组课文时,让环保意识渐渐在学生心里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师通过范读这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这组教材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导语,体会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
在本组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倡导在生活中识字。
要及时提醒学生留心食品商标上的汉字,注意积累,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每课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并朗读课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识字 3一、教材简说“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二、学习目标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
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首先检查预习,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一)识字写字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联系实际识字:雾、霜、朝霞。
2.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夕(阳)、(蝴)蝶、(蜜)蜂、(山清水)秀、(万)紫(千红)、碧(树红花)。
3.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木—李,木—杨,禾—秀。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5.引导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千、杨、蜂、霜、朝、紫。
6.用“秀、语”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7.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在上下结构的字上。
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中,“秀、香”二字都有禾字头,可以进行重点指导:(1)“禾”字应该写得扁一些;(2)上撇是平撇,不能写成斜撇;(3)竖要写短,给下面的“乃、日”留下空间;(4)撇、捺要尽量伸展。
(二)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一遍后再交换。
4.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5.小组合作学习:我会读,我能对。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比如,朝阳对晚霞,山清对水秀。
(三)实践活动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
第一次没找到朋友的学生,可重新选择一个词语,再找朋友,直到找到朋友为止。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提倡互相帮助。
四、教学设计举例(一)朗读导入1.教师范读导语,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二)读中识字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在读中体会意思,在读中引出生字,并结合对子中相对的词语学习生字。
(三)归类突破1.有雨字头的:雾、霜、霞。
2.有虫字旁的:蝶、蜂。
(四)在活动中巩固识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2.用熟字“加一加”巩固生字:木—李,木—杨,禾—秀。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
(五)在读中巩固1.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一遍后再交换读。
2.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六)在积累词语中巩固1.口头组词语。
朝()蜂()杨()夕()蝶()李()2.我会读。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七)在写中巩固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三个是本课生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写字时复习巩固生字。
(八)扩展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我能对。
分小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9两只鸟蛋一、教材简说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读一读,想一想,你和你的学生还看到了什么呢?二、学习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检查预习。
如果有些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这一组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3.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
如:冷—凉。
由此可看出,带“冫”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4.结合课文,通过组词识字:鸟蛋、取出、轻声、仿佛。
5.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车—连,口—向。
对既要求认又要求写的字,可采取认写结合的方法识字。
6.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蛋、连”和“凉、定、捧、轻、仿、向”。
7.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是口字旁和“走之”。
“听、唱”二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字要写得小而高。
“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关键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1)三笔写成;(2)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3)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4)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
“向”字是半包围结构中上包下的形式,要指导学生注意把里边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
“定、连、向”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可结合认字指导书写。
(二)朗读感悟1.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出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读顺。
3.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
4.教师再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气。
5.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小节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6.学生展示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
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
可先在小组里展示,选出小组优胜者在全班展示。
7.可通过朗读和造句,理解“焦急”“仿佛”的意思。
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8.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9.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从而喜欢朗读诗歌,愿意朗读“语文园地三”里的诗歌,课外喜欢收集诗歌,朗读诗歌。
10.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试着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三)实践活动1.“找朋友”。
课后“我会读”是让学生体会词序的变化。
在学生读完“我会读”中的三组词语后,可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组词语。
还可以在几张卡片上分别写上: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把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朋友是平等的,可以交换位置。
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一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从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图。
四、教学设计举例案例一(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二)小组合作认读汉字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1.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2.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2.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3.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通过看插图理解“目光、投向”。
提问: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六)练习背诵(七)指导书写案例二(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板书:两只鸟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写了一件与两只鸟蛋有关的事。
谁会读课题?你是怎样认识“蛋”字的?谁会用“蛋”字组词语?谁想知道这件有关两只鸟蛋的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
2.小组合作,勾出生字。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及时反馈,有效矫正。
3.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冷—凉。
(三)再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1.多媒体课件隐去拼音,学生看汉字试读课文。
找出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学习,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认这些字。
2.分组汇报各组学习生字的方法。
3.比一比,看谁识字的方法好,看谁把生字记得牢,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可参考“教学建议”第二部分。
(五)写写、读读、背背1.复习“风、问”,认识半包围结构,指导学生写好“向、连、远”。
2.根据学生写字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写好“走之”。
3.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4.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5.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试着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五、资料袋世界上有多少只鸟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真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
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还是河谷、城镇、密林,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
世界上的鸟类是陆栖脊椎动物中一个最繁盛的大家族。
它们的种类比哺乳动物多一倍。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鸟呢?据英国鸟类学家希尔的估计,大约有1 000亿只。
有的鸟类学家曾对在美国繁殖的陆栖鸟作过估计,认为不会少于50亿只。
极少国家掌握较准确的鸟类的总数,芬兰是其中之一。
芬兰的一位鸟类学家曾使用一种所谓“线切”的方法来计算本国鸟的数目。
他首先把国土划分为多个边长1公里的正方形,然后用15年的时间,每年6月到7月上旬,每天出发沿划界路线视察,记录所听到和看到的每一只鸟。
在这15年内,他走遍了芬兰的每一个角落。
南至芬兰湾,北至北极,都有他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