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14章 图文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14章 图文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2.读出原理
1状态:浮栅存入电子后,相当于加上负栅压,可以 形成沟道。因此,ID随VDS的增加而增加。
0状态:浮栅无电子存入时,不形成沟道,ID=0, 只有当VDS较大时,横向p+ np+晶体管起作用,才有 小电流。
可见,加上适当的读出电压,则可区分1和0的状态。
2双介质结构(MIOSFET)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¾ 结构的本质及基本原理 结构本质:增强型绝缘栅FET 基本原理:将电荷存入栅介质,使阈值电压变化, 实现写0和1状态。
¾ 基本特性及要求 1电荷的存贮特性(写入能量低、电荷积累多、速度
快、效率高)。 2电荷保持特性(长时间不泄漏)。 3耐久性(反复写擦,特性不退化)。 4电荷擦除特性(能量低,最好用电方法擦除)。
入停止; +VG ↑,注入速率↑。 2读出
加+VG形成沟道。当浮栅存入电子后,所需阈值电压↑,加
适当VR,可判断“1”和“0”状态。 3清除方法
a)漏(或源)结反偏,雪崩击穿,使空穴进入浮栅与电子中和。
b)将浮栅的电子发射到漏(或源)区(隧穿效应)。
4实际用于构成EAROM(电可改写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第十四章不挥发存储器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挥发性存储器
MOS存储器
双极型存储器
非挥发性存储器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¾ 不挥发(非易失):存入的信号电荷泄漏小,能长 久保存。
¾ 不挥发存储器结构分类: 1浮栅结构 浮栅结构(雪崩注入式)(FAMOSFET) 叠栅结构 雪崩注入式(SAMOSFET) 沟道注入式(SIMOSFET) 正向注入式
¾当J1>J2(E1>E2),则Q(t)增加。
¾E1>E2,即要求ε2> ε1。(高斯定理D1=D2,ε1E1= ε2E2)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2O3属F-N隧穿机构。 Si3N4属F-P发射机构。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存充入电电 电荷 荷后 、阈 阈ΔV值 值T=电电−压压CQ2变变= 化化− εd的Δ22 VQ变T和化充量对电电ΔV子电T电流荷与为充负电。时间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二、叠栅结构 1. 叠栅雪崩注入结构 a)(基本的)叠栅雪崩注入MOSFET(SAMOS)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1写入原理
利用漏结雪崩击穿向浮栅注入电子,表面栅加+VG以 牵引电子。 存贮电荷量随时间的变化
t
∫ Q(t) = [J1(E1) − J2 (E2 )dt 0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1写入原理 G、S、D均加正电位,衬底加VB<0,衬底n+p结正偏压, 电子从n+型衬底注入p型外延层→SiO2→浮栅存储。
注:S、D加正电位,一方面有利于衬底n+p型正偏压,另一方面 可在沟道位置形成耗尽层,存在强电场,有利于电子进入浮栅。
2读出
VT为正(+VG才能使p-Si形成反型层)。存入Q后(电子), 所需VT↑;无Q时, VT低。加适当VR,可判断“1”和“0”状
态。 3清除
利用漏(或源)结雪崩击穿向浮栅注入空穴(与电子中和); 也可将浮栅的电子发射到漏(或源区)。(效果较差)
3. 叠栅沟道注入结构(SIMOS)
1写入
加+VG形成沟道。加大+VD,使沟道电场强度增强,形成热 电子,热电子越过势垒进入SiO2,再进入浮栅存贮。 注:电子进入浮栅后,浮栅电位↓,当与沟道等电位时,注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2读出原理 加-VG才能形成沟道(反型层),即阈值电压为负。 当存入电子后(负电荷),即需⏐ VT ⏐↓。若加一定 VDS和选择适当VR,则可区分“1”和“0”状态。
3电荷的清除 加+ VG,使电子从控制极流出(而此时从衬底隧穿进
入浮栅的电子极少)。
或:加- VG,使电子隧穿进入衬底(效果较差)。
目的:清除时,加适当VDS,可使电子从浮栅发射进入源区。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半导体器件物理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b)双结型叠栅雪崩注入结构 1写入原理
利用漏结(p+n)雪崩击穿向浮栅注入电子(加+VG 牵引)。
2读出原理(与(a)相同)
3清除原理
利用源区域n+p结雪崩击穿向浮栅注入空穴(以中 和电子)。(此时加-VG,源区加-Vs)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2、叠栅正向注入结构 利用衬底n+p结正向注入
a)浮栅仅部分覆盖沟道区
目的:防止过擦除时,因浮栅荷正电荷而出现反型层,破 坏增强型工作;部分覆盖时,即使过擦除而出现反型层, 但对G极而言仍属增强型)。
b)沟道区呈漏斗状 目的:使在漏端附近区域的电子流密度↑↑,有利于的浮栅
注入。
c)在沟道区外的源区有一个用于擦除的小覆盖区(浮栅和 控制栅均覆盖),且其相应SiO2层很薄。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3. 电荷的擦除方法
1紫外线辐照,电子获及能量,经SiO2进入衬底(紫外 线光子能量4.9eV, 多晶硅-SiO2势垒高 4.3eV)。 2X射线辐照, SiO2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其中空穴进入 浮栅与电子中和(x射线能量> SiO2的Eg(8eV)。
(注:存入电子后,相当于加上负栅压,浮栅电位比半导体内低)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14.1浮栅结构
一、(基本型)浮栅雪崩注入MOSFET(FAMOS)
1.写入(存入电荷)原理
加大的VDS,使漏结区耗尽层表面处雪崩击穿,产生电子- 空穴对。浮栅相对漏区为正电位,故电子越过SiO2-Si界面 势垒,通过SiO2进入浮栅存贮。
存入电荷泄漏的原因:F-N隧穿效应。
关系。
外加电压一定,开始 Q很小,E1基本不变, 使J1基本不变,故Q 随t而↑;当Q增大到 E1↓ 时 , J1 ↓ , 使 Q(t) ↑变缓慢。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ΔVT随VG、VD的变化
¾+VG↑⎯E1 ↑⎯ J1 ↑ ⎯ Q ↑ ⎯⏐ΔVT⏐ ↑; ¾但当Q ↑致使E1 ↓ 时, E2明显↑⎯ J2 ↑ ⎯Q↓ ⎯⏐ΔVT⏐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