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地位 (长达两千多年)


2、中国古代
贡献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科学技术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 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
A、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 奋斗精神的结晶;
B、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 生动体现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埃及文化古埃及, 一般指公32世纪 左右至公元前343 年波斯灭亡埃及这 段时间内尼罗河下
埃 及 金 字 塔
游地区的埃及文明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
古,但历经希腊化、 希 艾 罗马化,伊斯兰化, 腊 菲 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古 索
城斯 遗 址
古 代兽
爪 三
中足 鼎
华 文 化甲
骨 文
殷 周
中华文化之科学技术篇
古代四大发明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代天文仪器-日晷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 国四大发明:“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 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 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 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 大的影响力。”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作用: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源远流长
古代辉煌的历历__程_角度 见证 汉字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泥板字-楔形
文字
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 河,恒河流域,是佛教的 诞生地, 古印度人民还 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 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 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 数字。古印度人民创造 了辉煌的文明, 摩亨 佐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 表。公元前1750年 印 度河文明突然失落 被 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 化。
沙 漠 上 独 有 的植物 ,千岁 兰的根 一部分 深深扎 入砂石 中,一 部分裸 露在地 表上; 它 有 一 对 皮 革般的 带状叶 子,长 的可达 3米多; 这种半 似松树 球果半似绿色花卉的 植 物 , 顶 端 还生长 着如同 枸杞一 般的红 果...... 在 那 酷 热的 沙漠戈壁中,干旱时
决定
国家衰落
文化衰微
政治、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 繁荣大发展
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中国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为中华文化复兴而努力!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重要见证)
提到史书典籍 你能想到哪些?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汉书》 •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第一部科普作品—— 《梦溪笔谈》 •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规模之大,了重存要历史人物的生平 留之丰,为世事迹界和有关历史事件。
所仅有!
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 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③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走进近代 文化衰微
衰微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因)
A、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
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B、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C、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D、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
千 岁 兰 的 寿 命竟然 长达2000年 ! 这 是 怎 样 神奇的 植物, 干旱
巴比伦是人们已知 的历史最悠久的古 代东方国家。据历 史学者推断,约在 公元前四千年代, 居住在这一带的苏 美尔人已有较为发 达的文化,不仅发 明了文字,而且发 明了用于书写文字 的“泥板书”。公 元前538年,巴比 伦王国被并入波斯 帝国的版图。 古老 的两河流域文明最 终湮灭。
1、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优秀的民族文学
《格萨尔王传》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
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 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 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 的君王——即格萨尔王。故事就从这里开 始塑造了格萨尔如何完成降妖伏魔、抑强 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成为一个大 英雄的形象。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 公元前6- 公元1--- 公元 公元
间 --公元前 400年 401--- 1001---
1世纪
1000年 1500年
时 春秋到西 东汉到东 南北朝 北宋到
代汉

到北宋 明中朝


50%

62%
71%
58%
表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秋到西汉,东汉到 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到明中期,前后历时两千余年。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优势 地位,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独 尊 儒 术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产生 宋明 理学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见证之一:汉字
“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二十五史是史学的 宝贵典籍,是由历代著 名历史学家精心编写的 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
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 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 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 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两段材料汉共字同的说作用明和了地什位么问题?
汉字的作用和地位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 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 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 大英雄史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 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 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壮族
蒙古
维吾尔族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殷周 春秋 秦

时期 战国
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明
天命
文化思 神权
想 “敬
德保
民”
在中华 思对想早
文化发 期中
展史上 的影响
华文 化产 生深
作用 刻影

诸子蜂 起、百 家争鸣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促进 统一 的民 族文 化发 展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布 干 河 分 成 两个部 分,南 边是一 片浩瀚 的沙海 ,北边 是多岩 的砂石 平原。 纳 米 布 沙 漠 年 均降雨 量不足 25毫米 ,有时 甚至数 年滴水 不下。 只有大 西洋的 阵阵风
暴 , 每 月 会 给这片 沙漠带 来五六 天的浓 雾。想 象中那 该是一 片荒凉 的不毛 之地, 然 而 , 就 在 砂石平 原上, 却生长 着一种 神奇的 植物——千 岁 兰。 作 为 纳 米布
——美国的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色,至今 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 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 台湾诗人余光中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
二、一一方方水水土土,一一方方文文化化

区域性


西域文化

藏文化
关 中 文 化
滇 黔 文 化
齐鲁文化
江 南 水 乡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1、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意义 (1) 地位
我 们 的 中
史书典籍 (2)__原__因__
(3)__特__点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