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修订)

高中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修订)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 种、79337卷、装订 成36000余册。保存 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辉煌历程
文字
见证
探寻 原因
史书典籍
载体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 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 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 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 本特征是( )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 烟消云散
结论:它侵,们巴比都伦曾王国创灭造亡.了自
己独特而源远的文化,但都因 公历元史前3的000中年 断公安没元人前入能1侵5流,0雅0年长利,安雅,化利成雅为利世安化 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21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 希腊、罗马化、 伊斯兰化,面 目全非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泥板字-楔形
文字
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 河,恒河流域,是佛教的 诞生地, 古印度人民还 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 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 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 数字。古印度人民创造 了辉煌的文明, 摩亨 佐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 表。公元前1750年 印 度河文明突然失落 被 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 化。
多样性
第 三 课
文化在交 流中传播


向 文化 向 继承性
第一、二课 第 四 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在继 承中发展
1.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了怎样辉煌的历程?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 长的见证是什么?
3.文字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我国的史书典籍 有何特点?
4.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弘扬中华 文化?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衰微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因)
决定
国家衰落
文化衰微
政治、经济
反映 反作用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 繁荣大发展
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中国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 ③④
•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 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 中,唯中国为最发达。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世界上有几大文明,分别是什么, 它们至今是否存在?
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它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 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 中断而没能延续至今,成 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 的遗憾!
中华文明
回顾四大文明
古巴比伦
巴比伦是人们已知 的历史最悠久的古 代东方国家。据历 史学者推断,约在 公元前四千年代, 居住在这一带的苏 美尔人已有较为发 达的文化,不仅发 明了文字,而且发 明了用于书写文字 的“泥板书”。公 元前538年,巴比 伦王国被并入波斯 帝国的版图。 古老 的两河流域文明最 终湮灭。
A.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B.唯我独尊 D.独树一帜
2、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B
3.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
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B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 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 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 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产生 宋明 理学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表现: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 经沧桑,却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 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 穷的魅力。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意义: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
②汉字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意义:汉字的发明标志中华民族进入 文明时代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学典籍
(1)汉字汉字的作用和地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 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作用)
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5.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
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 源远流长 --元明清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了怎样辉煌的历程?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
发展 时期
文化 思想
在中 华文 化发 展史 上的 影响 作用
一、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殷周 春秋 秦

时期 战国
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明
天命
文化思 神权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
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 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
汉字-甲骨文。
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汉字:
①文字的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想 “敬
德保
民”
在中华 思对想早
文化发 期中
展史上 的影响
华文 化产 生深
作用 刻影

诸子蜂 起、百 家争鸣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促进 统一 的民 族文 化发 展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独 尊 儒 术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
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
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古埃及,一般指公元 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 前343年波斯灭亡埃 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 下游地区的埃及文明
埃 及 金 字 塔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
但历经希腊化、罗马
化,伊斯兰化,已与 希 艾 古代面目全非。 腊 菲
古索 城斯 遗 址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国家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产生时间

康有为
《二十四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迄明朝末年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 其中包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氏族公 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阶段。
它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 军事、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
• 它包括了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
清乾隆时经十年编成。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 一部官修书,也是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 部丛书,分经、史、 子、集四部,故名 四库。
文化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 代性。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的发展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 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 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基本途径:)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结 合实际)……来自(2)(我国)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 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③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