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同: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2分 异:前者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
后者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4分) 原因: 明末清初: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1分)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分)思想上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1分)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壮大(1分);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1分)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 的表现。(6分)
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2分)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 可);(2分) 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2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 基本原则。(10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 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二轮专题: 中外民主思想
中国史: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
世界史:荷兰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 早期启蒙代表:英国思想家洛克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
7.(22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 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 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特点;皇杈高于法律;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
礼法并用、礼刑一体 。(3分)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 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 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 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 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 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点。(4分)
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 和柏林墙的修筑等。(4分)
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3)
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 1、欧洲的联合 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 2、日本的崛起 改变单纯依靠美国的政策,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 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 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 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 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 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 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的特点。(3分)
原则: 《临时约法》:实行法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主权在民;分权制衡;人权自由平等。(6分) 《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4 分) 进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取消民主权 利的各种限制。(2分)
二轮专题: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 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同盟关系 逐渐破裂。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的霸主。 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冷战——两极格局的表现 1947年,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 1948年,柏林危机;德国分裂。 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
在Hale Waihona Puke 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
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
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
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
三、后两极格局时代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后 1、两极格局的解体 2、世界政治形势的特点: 和平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过程漫长而复杂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 壮大。
29.(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 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 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和章炳 麟思想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1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和章炳麟 思想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独立宣言》 和《人权宣言》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并分析他们与启 蒙思想之间的关系。(11分)
天赋人权与自由平等(1分)、主权在民(1分)、人 民革命权利、(1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私 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思想(1分);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思想指导实践)。(2分)继承了 启蒙思想精神(或者启蒙思想为宣言的制定莫定了理 论甚础)(2分),将它们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确立 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2分)
8.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 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 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25分)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 生什么变化?(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 什么观点?(2分)
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法治的开始 形成。(2分) 儒家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1分)主张 “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 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