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RZ03010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总学时:36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
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全球各地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特点,以及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球各地的气候种类及主要特点。

不同的地形区;
各国的国别、语言、宗教等人文因素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矿产品:铁、天然气和煤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生产国及地区及这些矿产资源在全球的主工贸易情况;知道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地区及贸易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的分布及贸易;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至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掌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资源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贸易情况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运输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

认识到运输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铁路运输方式他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海洋运输
※第二节集装箱运输
第三节铁路运输
第四节大陆桥运输
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通过对世界目前的主要经济动向了解到世界经济的演变趋势,认识到目前的世界经济特区形成原因和目前世界主要的热点地区和主要的经济大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世界经济的演变特性,目前世界的主要经济国家及地区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世界经济特区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了解目前世界经济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概况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日本
第三节德国
第七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了解目前世界经济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概况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法国
第二节英国
第三节意大利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五节加拿大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贸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了解发展中国家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落后的原因,理解他们发展经济,改变世界经济秩序的迫切愿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发展中国家的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式的特殊性,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及戗他们的经贸特性。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亚洲“四小龙”
第二节西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埃及
※第五节巴西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还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配合多种形式的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教学辅助活动。

其中,讲授法的目的是讲透知识;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穿插在讲授法中采用;辩论法在每个班级、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即可。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知识传授目标。

2.教学手段: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也加快了走进大学课堂的步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案和图片等内容用投影仪+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通过这些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师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并且使讲课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15%+随堂测验20%+期中考试15%+期末考试5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国际贸易地理》赵苏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
《国际贸易地理》,竺仙如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
《国际贸易地理》于志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纲制订人: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