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综合素质题型(总分150)一、选择题:(29*2=58)二、材料分析题:(14*3=42)1)职业理念的角度(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老师的行为2)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老师的行为3)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两问,一是某字词句的含义,二是结合全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或文章整体主旨。

三、写作(50分):一般不少于1000字。

考点一: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1、复杂性:考察方式: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考察方式: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不断更新教育机智3、主体性和(示范性)——每时每刻都在体现考察方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延续性和广延性:考察方式:时间:延续性——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空间:广延性——课堂、办公室、家访5、长期性和间接性考察方式:长期:滞后性、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6、个体性和社会性:考察方式:劳动方式:个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劳动成果:群体性——众多老师的共同影响考点二:教师观角色转变: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考察方式:·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2、建设者与开发者:考察方式: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3、反思的研究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4、社区型开放教师: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2)答题步骤: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分:原理+分析材料总:怎么做(3)答题技巧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于材料本身。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

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材料分析题第一个:(道德理念: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的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的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方面。

也就是在材料题中教师两方面的做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标准,应该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

这一点在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一点在材料当中的体现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走出学校,走出课堂,为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

2.教师行为转变(这一方面在材料中比较容易对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的进程中进行教学反思,这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综合,这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应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可见,素质教育承载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巨大期望。

具体来讲,它一共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材料分析题第二个:(职业道德)首先回答是否值得肯定。

其次根据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爱国守法:(依法执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之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考察方式:政治——爱国;法律——履行义务,不侵犯学生权利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考察方式:最高要求: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基本要求: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牺牲休息时间3、关爱学生:(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考察方式:爱谁——面向全体、公平公正怎么爱——严慈相济爱什么——尊重学生、不侵犯学生权利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法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考察方式:教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育人——品德创新、全面发展5、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考察方式:(1)对待同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2)对待家长:尊重家长、平等沟通(3)对待自己:以身作则(4)对待金钱:慎重收礼,拒绝有偿家教、乱收费6、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考察方式:(1)对待知识:更新知识、紧跟潮流(2)对待能力:创新教学、反思反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