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2009级学分制实施细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根据《西昌学院本(专)科学分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与修业年限第一条西昌学院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专科标准学制为3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四年制本科生在3~6年(三年制专科生在2~5年)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学分,达到各专业规定的职业技能素质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德、智、体、美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
延长修业期的学生,必须按学院的规定交纳延长期的有关费用。
已满允许学习年限而未修满规定学分者,按结业处理。
专业类别第二条西昌学院是融文、理、工、农、法、教育、管理等专业为一体的多科性本科学院,为便于信息化管理,根据教育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之规定,结合我院现有系科及专业的实际情况,我院各专业共分为7类:1类为工科类;2类为理科类;3类为农科类;4类为管理类;5类为文科类;6类为艺术类;7类为体育类;(见表1、表2)。
毕业学分要求第三条西昌学院本(专)科专业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工科类和艺术类189.0(专科136.0)学分,其它类181.0(专科132.0)学分,该学分由收费学分和免费学分构成。
其中收费学分为:工科类和艺术类为178.0(专科128.0)学分,其它类为170.0(专科124.0)学分,该学分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服务后,学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收缴一定费用的学分。
免费学分为:本科11.0学分(专科8.0学分),该类学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必修学分,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安全教育、公益劳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教育拓展活动等,该类学分不纳入收费学分范围。
的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条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模块、理论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三个部分组成。
各模块学分分配见表3、表4:(一)通识教育模块1、通识教育必修课2、职业规划必修课职业规划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全学程开设,学时数为48(32)学时,学分为3.0(2.0)。
开设学期为第1、2、6(第1、4)学期,每学期开设16学时,计1学分。
通识教育任选课3、通识教育任选课该类课程由学院统一开设,原则上每学期滚动开设4轮,学生通过选课组班教学,其基本学分要求为10.0(7.0)个学分。
同时要求学生在通识教育任选课中分别选修四类属性的课程,具体要求为:人文社科类3.0(2.0)个学分、艺术体育类2.0(1.0)个学分、自然科学类2.0(2.0)个学分、技术类2.0(1.0)个学分、体育选项课1.0(1.0)个学分。
通识教育任选课的基本学分也可用达到实践教育拓展课学分要求后获得的奖励学分进行冲抵,但最多冲抵学分数不得超过3.0个学分。
(二)理论教育模块公共理论必修课1、公共理论必修课1 116 6 1.0 16 42 116 4 1.0 16 23 240 1 2.5 40 14 348 35 580 4 3.0 48 26 124 27 7112 11.521.532.042.0 4.0 64 1 2.02 2.08 464 1 2.02 2.0 2.0 32 12、专业理论必修课该类必修课通常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表8、表9)。
1 7.5 120 1 4.02 3.52 5.0 80 1 2.52 2.53 4.0 64 1 2.02 2.045 2.5 40 26 3.5 56 27 4.0 64 1 2.02 2.08 3.0 48 49 3.0 48 310 2.0 32 511 2.5 40 11 5.0 80 1 2.52 2.52 4.0 64 1 2.02 2.034 2.0 32 25 3.0 48 367 2.5 40 48 2.5 40 39 1.5 24 53、职业技能限选课职业技能限选课是为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素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群,其基本学分要求为10个学分。
每个专业设置三个职业技能类别,每个职业技能类别的学分为5学分,学生应从中选择二个职业技能类别的课程群进行修读。
(三)实践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公共实践必修课、专业实践必修课、职业技能实训课和实践教育拓展课。
)10)1、公共实践必修课(表10公共实践必修课(1 236 4 1.5 27 22 590 11.521.531.041.0 3.0 54 1 1.52 1.53 118 10.520.5 1.0 18 14 6108 11.521.531.541.5 3.5 63 1 1.52 2.05 22W 1 2.0 2W 16 11W 20.540.5 1.0 1W 20.540.57 36W 1234560.5 2.0 4W 12340.5专业实践必修课2、专业实践必修课专业实践必修课原则上不低于18学时或1周(实习),此类课程在具体开设时间安排上,必须与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原则上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开设的相同学期或次学期。
毕业实习或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安排如表11:3、职业技能实训课职业技能实训课与职业技能限选课程群相对应,是为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素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实训课程群,是学生在选择了职业技能类别课程群后应修读的课程,其基本学分要求为12(10)个学分。
每个专业设置三个职业技能类别,每个职业技能类别的实训课程群为6(5)学分,学生应从中选择与职业技能限选课相对应的二个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群进行修读。
实践教育拓展课4、实践教育拓展课实践教育拓展课是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人才培养观的具体表现,该类课程本科(专科)最低要求学分为4(3)个学分。
包括各种竞赛性活动、科研性活动、艺体类活动三类。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班级、系级、院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艺体类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
该类课程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学分获得标准等由各教学系自行制定。
学生获得该模块最低学分要求后因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性活动、科研性活动、艺体类活动等获省级、地(市)级奖项或校级特等奖,或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出版专著等获得相应奖励学分,可用于通识教育模块中通识教育任选课规定的学分,但冲抵学分数最多不得超过3.0个学分。
第五条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由各教学系制定出应完成的必修课的学时、学分;全院性公共课和通识教育任选课的学时、学分由相关公共教研室和教务处拟订。
开 课课第六条各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排出各期开课计划,学生通过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择后,生成学期开课计划。
第七条由教务处信息管理员及系部教学干事利用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共同排课。
第八条每期第10周左右在网上公布下期课表。
课选 课第九条新生第一学期专业课按指定课表上课;公共课于军训期间在网上选课,军训结束后开课;通识教育任选课于第6周左右在网上选课,第10周开课,原则上各类课程的开课基数下限不低于30人,上限人数根据开课教室座位数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00人。
以后学期所有课程均由学生上网选定。
第十条 学生按规定预交学费并注册后,方能取得选课资格。
第十一条 学生根据西昌学院选课指南及自己的选课意向,于每学期第15周后在网上选择下期修读课程。
(详情见选课指南)课程免修课程免修第十二条 申请免修的课程范围: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以及实习等实践性环节除外)可申请免修。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相应的课程: (1)本(专)科段自学考试(长线)合格的课程;(2)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四川省高校计算机二级及以上考试合格者;专科非计算机专业四川省高校计算机一级及以上考试合格者,可申请免修计算机基础。
(3)经过自学并通过教务处组织的免修考试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免修; 第十三第十三条条 申请免修(考试)的时间及手续:1、学生在学期考试前三周提出下学期(或学年)免修(考试)申请并填写《免修申请表》,经系(部)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需进行免修考试的,由教务处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末组织进行,考试合格后准予免修并记入学分。
2、免修有实验环节的课程,学生必须随班做实验,取得相应的实践教学学分。
第十四条 免修成绩管理1、免修考核成绩达60分及以上(百分制),认定为免修通过,按免修考核成绩登载,成绩按正常考核对待。
2、免修课考核不合格的不具备免修资格,该成绩不登录学生学籍档案。
课程课程免听免听第十五条 申请免听的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听或部分免听。
(1)学业优良,自学能力强,累计课程考试的平均学分绩点≥3.2分以上者; (2)跨专业选课或提前选课的学生。
2、有重修课程者,为保证其顺利重修,其它课程与重修课程发生听课时间冲突的,可以申请免听或部分免听。
第十六条 免听范围:1、除体育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等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任课教师确定不宜完全通过自学掌握的课程或内容外,其它课程均可申请免听或部分免听;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不能全部免听;3、学生每学期免听课程一般不超过两门。
第十七条 申请免听的手续1、符合申请免听条件的学生,由本人申请并填写《学生免听课程申请表》,经任课教师签字同意后,报系批准。
批准免听课程的学生将申请表送任课教师和学生所在系备案。
2、办理时间: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内办理(个别因实习不在校的学生,可推迟到校后一周内)。
各系于第三周将本系学生免听情况汇总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八条 管理1、凡符合申请免听条件的学生,必须履行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2、批准免听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中期测验,并定期交出任课教师指定完成的作业。
否则,不允许参加该课程的考核。
3、第一学年不实行免听制度,从第二学年起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听。
4、任课教师对免听学生的作业、实验要认真检查、严格要求,辅导答疑时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程课程重修重修重修第十九条 课程重修范围:1、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凡考试不及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一律重修;2、选修课程(包括专业任选课程、全院性选修课程),凡考试不及格者不重修,可另选修其它课程;3、学生考试合格,但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者,可以申请重修,其成绩按最高成绩登记。
第二十条 课程重修程序1、教学系在期终考试结束一周内,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教行科;2、各系在开学第2周安排补考,补考合格者以合格成绩登入学籍,补考不合格者参加重修;3、重修课程原则上随低年级插班(教学班)重修;对于一部分量大面广的课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开课;4、参加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应继续重修,直到重修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