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实验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1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A4纸+电子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提交(10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学生填写自选题目
2 定义
学生填写(对自选项目系统进行描述200-400字)
3 参考资料
学生填写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学生填写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学生填写时删除以下括号内容
(内容要求1:对每个用例进行概要说明,参考以下格式:
用例名称:删除借阅者信息执行者:管理员
目的:完成一次删除借阅者信息的完整过程。
)
(内容要求2:选择其中一个用例(如下订单)给出其用例描述。
格式参考下表
)
4.1.3 用例图
通过已掌握的需求,初步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
下面给出用例图。
4.1.4 分析与讨论
1)建模用例图的步骤、方法?
2)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划分用例,应注意哪些问题?
3)心得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学生填写
4.2.2定义类
(内容以“书籍信息”类为例列出该类的属性和操作如下:
“书籍信息”类
•属性
国际标准书号(ISBN):文本(String)
书名(name):文本
作者名字(author):文本
书价(prince):数值(double)
出版社(book concern):文本
书籍编号(regimentaion): 文本
•操作
设置书号setISBN()
获取书号getISBN
设置书名getName
获取书名setName
设置作者名setAuthor
获取作者名getAuthor
设置出版社 setBook_Concern
获取出版社 getBook_Concern
设置书价格 setPrice
获取书价格 getPrice
设置书编号 setRegimentation
获取书编号 getRegimentation)
)
4.2.3绘制类图
(在类图中标示出类的属性、操作、类之间的关系及多重性,并对所给出的类图解释说明。
)
4.2.4包图
对于大型复杂系统,常需要把大量的模型元素用包组织起来,以方便处理。
对所选系统的类进行分组,以便更清晰地了解系统的结构。
(画出包图并说相应解释说明)
4.2.5分析与讨论
1)建模类图的步骤、方法?
2)识别类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识别类的?
3)解释关联的多重性?如何确定类的属性、操作、类之间的关联关系、组织类之间的继承?
4.3 建立动态模型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由交互图(顺序图和协同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表达。
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应当对主要的Use 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以便分析系统的行
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系统的目标。
4.3.1顺序图
(绘制自选系统一个主要用例的顺序图并解释说明)
4.3.2 通信图
(将以上顺序图转换为通信图)
4.3.3活动图
活动图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系统的业务工作流和并发处理过程。
针对自选系统主要的业务工作流绘制活动图。
绘制活动图需要确定参与活动的对象、动作状态、动作流,以及对象流。
4.3.4状态图
状态机图表现一个对象(类)的生命史。
对于一些实现重要行为动作的对象应当绘制状态机图。
绘制状态机图需要确定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可能出现的全部状态,哪些事件将引起状态的转移,将会发生哪些动作。
(绘制所选系统的一个对象的状态图并解释说明)
4.3.5 分析与讨论
比较顺序图与通信图、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应用。
4.4物理模型
4.4.1 建立构件图
系统实现的源代码、二进制码、执行码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思想,用构件分别组织起来,明确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职责和软件结构。
(学生补充自选系统的运行软件织成的构件图并解释说明,如果需要,可以绘制系统的源代码、二进制码和执行码的构件的跟踪关系图。
)
4.4.2 建立部署图
(学生补充自选系统的部署图并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