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教学设计

2-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教学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一、知识要点梳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含量和用途;
(2)了解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认识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
(3)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4)知道硅酸盐的组成、重要性质及其用途;
(5)探索非金属的性质和非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
(1)图片、视频,把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学习,提高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2)学会运用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3)通过“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本节部分内容属于了解层次,通过资料探究,掌握归纳总结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本及课件中大量的精美图片、实物、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习的兴趣,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扩展学习,扩大科学视野,并把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2)以生活的事例为切入点,联系硅结构与用途的必然联系。

2、教学难点:
(1)硅化合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通过资料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硅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教学点拨对比发现实验探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实验用品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O2+CaO=
CaCO3
SiO2+CaO
CaSi
O3
与碱反应CO2+2NaOH
=Na2CO3+H2O SiO2+2NaOH ==Na2SiO3+ H2O
与水反应CO2 + H2O=
H2CO3
不反应
【过渡】下面我们来讨论SiO2不同于CO2的化学性质
【引导】回忆CO2可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H2CO3,CO2与酸不反应
【讲述】SiO2很不活泼,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但SiO2可以与唯一的酸——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腐蚀玻璃)
【思考与交流】已知玻璃中含有SiO2
1、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改用什么塞子呢?
2、实验室中氢氟酸应如何保存?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回忆
倾听、学会书写SiO2与
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通过讨论思考得出:
1、由于常温下SiO2可
与强碱溶液反应,
生成粘结性的硅酸
钠溶液,可将磨口
玻璃塞与瓶口粘在
一起,所以实验室
盛装NaOH溶液的
玻璃试剂瓶要用橡
皮塞而不用玻璃
塞。

2、实验室中氢氟酸应
保存在塑料瓶中。

记忆和对比学
习的能力
了解并认识到
物质的特性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过渡】我们知道CO2能溶于水形成碳酸(H2CO3),而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但SiO2也存在其相对应的含氧酸——硅酸
(H2SiO3)。

【引导讲解】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

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难溶于水,受热时可分解生成SiO2和水。

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H2SiO3+2NaOH==Na2SiO3+2H2O
H2SiO3H2O+SiO2
硅酸可用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

生成的H2SiO3聚集成硅酸溶胶;硅酸浓度大时,则形成软而透明的、胶冻状的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

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阅读课本P64-65
倾听、思考
了解相关内容
即可
【实验探究4-1】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3~5 mL 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2、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静置。

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1 2
实验现象溶液呈红色先形成硅酸
胶体,后有
白色沉淀生

结论Na2SiO3溶液
显碱性Na2SiO3+2HCl ==H2SiO3↓+2NaOH
实验结果分析:
(1)步骤1中溶液呈红色,是因为Na2SiO3溶液中的SiO32-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SiO32-+2H2O H2SiO3+2OH-(2)步骤2中先生成硅酸胶体,后聚集成硅酸沉淀。

【知识拓展】
把稀硫酸加入到硅酸钠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现象滴入硫酸有硅酸凝胶产生
结论硅酸难溶于水
方程式Na2SiO3+H2SO4 = H2SiO3 +Na2SO4阅读实验,通过老师实
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
交流,并通过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观察、讨论,
完成表格
思考讨论
并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进一步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

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和实验探
究能力
使学生学会分
析实验并从实
验中得出结论
形成知识拓
展、知识牵连
培养学习能力
和思考运用能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硅具有很强的亲氧性,这导致硅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上节课我们讨论硅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二氧化硅,硅元素还大量地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界中存在的硅酸盐
【讲述】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等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是构成地壳岩石、土壤的主要成分。

最简单的硅酸盐是硅酸钠。

【视频展示】“硅酸盐”视频
【实验探究4-2】
实验步骤: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回忆、倾听
观看、了解
倾听思考
观察实验
引入新课
增强直观感受
使学生了解硅
酸盐在自然界
中的存在
通过视频加强
知识的学习,
并通过直观印
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等。

【过渡】现代科技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都要用到高纯度的硅单质。

下面我们学习硅单质。

【引导讲解】我们知道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
石相似,它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单质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可与氟气、强碱溶液等反应;在加热时,可与氧气、氯气等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
Si+2F2==SiF4
Si+2NaOH+H2O==Na2SiO3+2H2↑
Si+O2SiO2Si+2Cl2SiCl4
【设问】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硅,那如何得到单质硅呢?
【讲述】硅的工业制法:
第一步: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
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

SiO2+2C = Si(粗硅)+2CO↑
第二步:与氯反应:
Si +2Cl2=SiCl4 (温度为400~500℃)
第三步:生成的SiCl4液体通过精馏,除去其中的硼、砷等杂质,然后用氢气还原:
SiCl4+2H2Si +4HCl
【过渡】我们学习硅单质的性质,那性质决定用途,硅有哪些用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结合文字展示】展示硅的用途倾听
记忆
回忆、思考
倾听、笔记
结合图片,运用回忆所
学相关知识
回应、复习前
面所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硅
单质的相关物
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
引发学生思
考,提出问题
再解决问题,
使学生感受学
习的一般思路
和方法之一
使学生了解硅
的工业制法
【总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回忆、思考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括号中为用途)错误的是()
(A)锗和硅(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制光导纤维)
(C)水玻璃(用作粘合剂)
(D)原硅酸(用作耐火材料)
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①氯化钙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次氯酸钙溶液④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3.假设SiO2晶体中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硅原子被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的主要成分,则正长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KAlSi3O8B.KAlSi2O6
C.KAlSiO4D.KAlSi4O10
4.当下列物质分别滴入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
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5.下列说法中能反映酸性氧化物最本质特点的是()A.酸性氧化物是可与水化合成酸的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