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过敏原抗体补体细胞活性介质常见病小结
1型超敏反应
即速发型,又称过敏反应。
该型超敏反应是已被超敏原致敏的机体再次
受到相同超敏原刺激后所生的急性超敏反应。
发生快,消退亦快;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
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
倾向。
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
IgE
与靶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
碱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
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植物花粉、真菌孢
子、尘螨或其排泄
物、昆虫或其毒液、
异种动物血清、动物
皮屑,以及乳、蛋、
鱼、虾、蟹、贝等食
物和青霉素、链霉
素、先锋霉素、磺胺、
普鲁卡因、有机碘化
合物等药物及化学
物质。
主要由IgE
介导,其次
为IgG4
(IgE主要
由鼻咽、扁
桃体、器
官、胃肠道
粘膜下固
有层浆细
胞产生)
无肥大细胞与
嗜碱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
细胞、FceR、
组胺、白
三烯、前
列腺素
(PG)、
血小板活
化因子
(PAF)、
激肽原
酶、感觉
神经肽。
全身过敏反应、呼
吸道过敏反应、消
化道过敏反应、皮
肤过敏反应。
1、必须有与肥大
细胞及嗜碱细胞高
亲和的IgE参与。
2、IgE多由粘膜分
泌,所以多引起黏膜
反应。
2型超敏反应
即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抗体(多属IgG、
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
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
径杀伤靶细胞。
细胞固有抗原
(ABO、Rh、白细胞
抗原)、自身抗原、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IgG、IgM、IgA C1-C9单核吞噬细
胞、中性粒细
胞、NK细胞
()各种血细
胞可作为破
会对象。
输血反应、新生儿
溶血、免疫性血细
胞减少症、肺肾综
合征
(Goodpasture)、
自身免疫性甲亢
(Graves)
1、必须有靶细胞表
面抗原结合的IgG、
IgM参与
3型超敏反应
即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血管
炎型超敏反应。
其主要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
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
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
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自身的核抗原、特异
性细胞抗原、肿瘤抗
原、变性IgG以及外
来的微生物抗原、寄
生虫抗原、异种血清
蛋白与药物半抗原。
IgG、IgM、IgA C3a、
C5a、
C5b67
、C3b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
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
人类局部IC病、血
清病、感染后肾小
球肾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SLE)、类
风湿性关节炎
(RA)。
1、必须有IgG、IgM
与抗原形成一定大
小免疫复合物,且沉
积之后治病。
2、补体参与Ⅱ、Ⅲ
型超敏反应,但
是必须依赖补体
才能治病的只有
Ⅲ型超敏反应。
4型超敏反应
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亦称
细胞介导性。
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
受超敏原刺激后24-72h发生,又称迟发型超敏
反应。
此型超敏反应无明显个体差异,无抗体和
补体参与。
主要有细胞内寄生
菌(结核杆菌、麻风
杆菌、布氏杆菌)、
病毒、真菌(白色念
珠菌、毛廯菌)、寄
生虫、化学物质等
细胞因子及
效应分子:
IFN-r、IFN-B、
IL-2、IL-3和
GM-CSF
主要是T细胞
(CD4+TH1
细胞、CD8+Tc
细胞)、单核
吞噬细胞。
传染性Ⅳ型超敏
反应、接触性皮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