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诞生以后的50年中,心理学家们建构了(),即"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A.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E.人本主义学派2.古希腊时代没有心理学。
答案:正确3.斯多噶主义提出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是()。
C.绝对决定论E.根除情绪论4.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自然观察。
正确5.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是(荣格)。
6.请简要。
说明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除了直接观察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录像、录音等记录被试的言行表现。
观察法用途广泛,使用简便,同时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下被别人观察,因而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长,观察到的又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因此需要反复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训练7.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环境的作用)。
8.心理学与哲学一样,研究人的灵魂。
答案:错误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10.人本主义观点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12.人本主义(H u m a n i s m)答案:人本主义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3.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1.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中包括(稳定性,支配性,世故性)。
2.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分类学)。
3.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4.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可以测量哪些价值观取向(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艺术的)。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遵循的是享乐主义原则答案:错误5.大五人格结构理论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答案:错误6.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7.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的是(人格结构理论,早期的潜意识论,本能论)。
8.G·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人格的整合性,人格的层次性,人格的适应性,人格的独特性)。
9.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局限性有(主观唯能论,适用于非常态的人群)。
10.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包含(外倾,神经质)维度11.陈仲庚的人格定义答案:在奥尔伯特人格概念基础上,我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进一步发展了人格的定义,并且把它和自我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12.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3.陈仲庚的人格定义,把人格和自我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
答案:正确1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本我)。
15.奥尔波特人格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书信分析)。
16.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案: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
在他看来,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
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
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
这些特质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17.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人有哪些特质(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第三章1.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L·R o s s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答案: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
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1)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
O s g o o 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评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力量: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2)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印象的认知。
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3)印象形成中的偏差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
慈悲效应:也称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负性效应: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3.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答案:答案要点:(1)社会认知与寂寞;(2)社会认知与焦虑;(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4.研究发现,美国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的距离,这反映(文化规范)决定着人们的距离偏好。
5.社会心理学家J o n e s总结出的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是(自我抬高;显示,逢迎;谦虚,恳求;恫吓)。
6.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
答案: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1)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2)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
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
7.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这叫做负性效应。
答案:正确8.非语言的视觉线索有(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9.个人知觉答案: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他的性格怎样等,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
10.谈谈如何提高自尊?答案:自尊(s e l f-e s t e e 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确定自尊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提高自尊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11.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
12.自我差异理论答案:由H i g g i n s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S e l f-c o n c e p t)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 d e a l s e l f)、应该自我(O u g h t s e l f)和实际自我(A c t u a l s e l f),当这三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
13.试述B e m自我知觉理论。
答案:B e m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即自我知觉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B e m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
B e m及其之后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动机和情绪进行归因时的方式有一定的规律。
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B e m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觉的内省。
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心理学家指出,最少的报酬将引发对工作最大的内在兴趣,因为个体将工作成就归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
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自我知觉理论及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他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在性质上并无两样,人们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无法辨别出不同类型的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生理激起的归因是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根源。
14.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答案:正确15.累加模型是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答案:正确16.自我障碍策略答案: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7.K e l l y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
18.印象形成: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19.(自我图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20.简述K e l l y的三维归因理论。
答案:K e l l y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c u b e t h e o r y),也叫立方体理论。
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a c t o r s)、刺激物(s t i m u l u s o b j e c t s)以及环境背景(c o n t e x t s),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c o n s e n s u s i n f o r m a t i o n)、一贯性信息(c o n s i s t e n c y i n f o r m a t i o n)和独特性信息(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 i n f o r m a t i o n),另外K e l l y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d i s c o u n t p r i n c i p l e):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