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发展方向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发展方向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的探究摘要: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针对任务书的需求,在分析展品的特点同时,,积极融入地域特色,形成设计意向——东北大院,并将此设计构思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铁岭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地域性东北大院
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

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铁岭凡河新区。

选址定于嘉陵江路、昆仑山路和祁连山路所围合的地块中,与规划的铁岭示范学校相邻,地块西面临凡河,北侧及东侧为待建的住宅小区,所以博物馆将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铁岭市非物质文遗产博物馆展示主要包括东北二人转、辽南高跷、评剧、皮影戏、岫岩玉雕、东北大鼓。

在对基地和任务书的仔细研究后,我们认为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展品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还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场所。

以后的设计构思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展开。

设计构思
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的展品以东北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求突出展示东北二人转。

考虑到博物馆能延续地域特色以及文脉,所以在构思阶段第一想到东北大院。

东北民居中除了大院具有标志性,还有跨海烟囱、苞米楼子、索伦杆等标志性的构筑物。

设计初期阶段,希望在设计中采用夸张比例的跨海烟囱,既有东北特色,又可以是博物馆的一个标志。

但是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没有实现。

东北大院总体属于院式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左右基本对称。

图1和图2是传统的东北民居平面,由此总结出东北大院的平面形式(图3)。

东北大院主要是由建筑和墙围合成大院,因此想到把围墙衍生成廊,廊具有交通,临时展览,休息以及小型室内表演的功能(图4)。

东北大院的形制和北京四合院是比较类似的,比较高级的四合院会有两进院甚至三进院,并且还有跨院,所以最后博物馆的平面形式就基本确定了(图5)。

总平面设计
东北大院大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将博物馆的主入口设在南侧。

在基地南侧就形成长条形的入口广场,不仅可以作为附近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可以提高博物馆的人气。

在入口广场的两侧设置抽象的牌坊,使广场具有一定的围合感,也可以吸引路人对博物馆的目光。

在主入口的对面设影壁,影壁可以用做舞台的背景,作为广
场的室外表演场所,同时也是广场的中心。

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和特点,是希望观众多多参与其中的,所以在博物馆中设置很多表演空间,可以让观众和展品亲密接触。

有些小表演例如皮影的制作方法、皮影戏、岫岩玉雕等等都需要一些室内或室外的小空间进行展示。

博物馆内有五个庭院,都是以平台为主题。

中间比较大的庭院可以作为室外的临时展览场所,其他较小的三个庭院可以作为室外小表演的场所,同时也是观众休息的场所。

东南角的庭院靠近剧场,用作室外表演剧场。

造型设计
由东北大院的平面形制衍生出了博物馆的平面,在造型上也同样希望体现出一定的东北民居的特点,使观众们在观赏东北二人转、高跷、东北秧歌等东北气息很浓的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东北大院的大门有几种形式,一种是简单的墙垣门,另一种是单间或三、五间的屋宇门。

屋宇门一般以敞空的明间为门洞,门两侧的房间古代称为“塾”。

入口是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决定入口部分的形式仿照东北大院三间屋宇门的入口形式,处理方法比较现代,但是又采用了红色的柱子,既体现了建筑的发展,也发扬了地域的文化(图6)。

东北民居大多为坡屋顶,并且从屋顶到建筑都以灰色为主色调,大量采用青砖灰瓦。

因此外观上的色调比较灰暗,只是在门窗部位用比较亮的红颜色点缀(图7)。

在博物馆的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坡屋顶,并且与东北民居一样以灰色为主色调,红色作为点缀(图8)。

作为主干道旁的建筑,转角处的建筑形象尤
其重要,所以我们想将转角处的形象突出出来(图9)。

在转角处采用弧形,处理方法及形式都比较现代,但是在颜色上还是以灰色为主,红色为辅。

使得转角处的建筑和其他部分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两部分又比较和谐,从而吸引路人的目光,但是当观众走进博物馆时还是能够体验到东北大院的氛围。

4.平面设计
博物馆建筑平面由东北大院的平面衍生而来。

东北民居的建筑演变为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办公研究空间、剧场空间,围墙就演变为交通及服务等辅助空间(图10)。

在每个展厅的两端都有一个比较大的缓冲空间,这个缓冲空间可以是小的室内景观,供人欣赏休息;可以是小的表演空间,一些展品的表演空间不是很大,例如皮影戏。

皮影戏的道具叫做影窗,一般高3尺,宽5尺,并且是单人操作,需要的空间不是很大。

剧场和餐厅布置在建筑东侧,临近主干道,都可以有单独的出入口,这样也可以为博物馆增加经济效益。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一个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建筑本身也需要能够给观众传递一定的信息。

在这个博物馆设计中,我们希望博物馆除了展示展品之外,更能够让观众体验到东北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建筑构思就选择了东北大院。

而建筑本身除了体现东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外还要有一定的特殊性。

设计通过满足使用者的各方面需求的过程中自然的体现了建筑的特殊性。

本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
既体现了建筑的发展,也发扬了地域的文化。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斌李婉贞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4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赵新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