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
考察报告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
报告人: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
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
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
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
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
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
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
“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流霞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
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
问题分析:
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

凝灰岩是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
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这里是玻屑凝灰岩凝灰岩,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含三价铁较高的二氧化硅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8%,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呈现玻璃质有赭红色的玛瑙光泽。

所以在某些光线条件下会形成“碧玉”。

问题引入: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形成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
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那么假使这个假说成立,火山口的位置在何处呢?
推测位置:火山口可能位于断桥处。

探究过程:
1、从紫云洞到宝石山再到断桥处,地势从低到高再到低,符合火山口的形状,断桥恰
好处于最低处。

2、从紫云洞东北方向的沉凝灰岩到宝石流霞的熔结凝灰岩,都是火山喷发溶积形成的
岩层。

其余考察内容
岩层摩擦后形成的擦痕,触摸可以感受到擦痕的方向。

根劈现象,是生物风化的一种。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特别是一些高等植物,随着植物长大,根部变粗,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可达约1~1.5兆帕),根劈作用这种压力促使岩石裂缝扩大、加深,以致崩解。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球状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熔结角砾岩
考察小结
本次考察中沿途观察并认识了侏罗系各种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特征,在紫云洞观察了火山岩流纹构造和洞体特征,分析并了解了它们的成因,观察了断裂构造形迹,并且找到了断层存在的证据。

在初阳台俯瞰了西湖和远山全貌,对西湖成因有了一个了解,并推测了火山口的位置。

这次考察收获良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考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