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节课——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一)

第九节课——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一)


② “U”形
上海鲁迅美术馆
三面围合而成的共 享庭院。
③ “口”形
北京木材综合展览室
④ “口口”形
江苏省展览中心
⑤ 其他形式
通过展厅与展厅门位置 的相错,以及展柜的布 置,使得原本单一的流 线变得曲折复杂。
重庆市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展览馆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 普通教室适用面为小学61㎡,中学67 ㎡ • 矩形教室进深尺寸以7200~7800mm为佳, 长度以8400~9600mm为佳。 • 矩形教室的优点是经济有效地利用房间面 积,结构简单。 • 方形教室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800~8400 ×7800~8700mm。 • 方形教室由于进深大,在平面组合时不宜 采用单侧采光。 • 多边形教室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云南腾冲
2 放射性空间组合形式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布局特点:将陈列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进行 组合,交通枢纽空间形成了联系各展厅的中心。空间 形式仍呈现出一定的联系性。
根据中心枢纽的使用性质可分为:
a)以陈列大厅作为展览枢纽联系各个陈列空间
•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等建筑 长边平行布置时,其建筑仿噪间距不小于 25m。 • 教室场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 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专用教室(不 包括音乐教室)等建筑之间长边布置时, 噪音间距不小于15m。 • 如教室顶棚以吸声材料装置时,教学楼与 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办公楼之间防 噪声间距不小于18m。
朝向好,采光通风条件 较好,走廊使用率低, 建筑热稳定差,经济性 差。北方建筑外廊宜北 向,南方地区外廊南向, 东西向建筑,外廊西向。
单外廊式简图
教学楼平面图
内廊式
沿走道两边均安排 使用房间 走道使用率高, 交通面积省,保 温节能好,比较 经济,部分房间 的朝向差,通风、 采光条件相对也 较差
↑内廊式简图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一)
分隔性、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Contents:
1 分隔性空间组合 2 连续性空间组合 3 中小学建筑设计
40
一 分隔性空间组合
0
320
330
340
350
10
20
30
40
50
60
30
20
10
0
特点: 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可以保证各 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受干扰。 适用建筑: 单身宿舍、办公楼、医院、学校、疗养院等

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 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 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 各陈列厅所形成的袋状 路线,易产生停滞不畅 的现象。
3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布局方式的特点: 各陈列空间即可直接贯穿连 通,又可经过通道联系各个 陈列空间。
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
展览空间 走道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总平面设计要点
• 教学、图书、实验楼应布置在校园中安静 的部位,并有良好的朝向。 • 办公部分应安排在对外联系便捷、对内管 理方便的位置。 •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 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 体育活动用房应接近室外体育活动场地, 形成体育活动区。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与间距 防噪间距
• • • • 安全环境 适宜的教育环境 良好卫生环境(污染源上风向) 合理的学校服务半径:中学服务半径不宜 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 安静周边环境减少噪声污染:学校主要教 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 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 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 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学校出入口设计
• 学校出入口应面向其所服务的住宅区或大量来校的部位。 • 学校入口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上下学安全,车流量较小 的街道内。如必须将主入口设于干道,应避免与大量车流 出入的单位为邻。 • 利于安排教学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利于学校功能分区及 道路组织。 • 入校后直达教学楼,不应有横垮体育场及绿化区的可能性; 学生进校后也能不经过教学区到达体育活动场地 • 出入口是大留学生集散场所,且时间集中。应有足够宽的 校门。 • 校门外应设置视野开阔的,较为宽敞的缓冲空间。
5 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方式
综合大厅空间组合形式,将使用空间与人流活动 皆组合在综合性的大型空间之中,它具有环境开敞 透明,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 然等特色,其逐渐被采用,现在也不断有崭新的作 品出现,例如博览性建筑,大型的航空港,超级市 场,商城等。
不仅通过展壁来展览那些小展 画,同时通过开设大量的窗子 以及中间的圆顶做出了高达明 亮的厅堂空间,这就解决了大 型陈列品的采光需求以及通风 。
教室净高
• 考虑到容纳人数、跨度与梁高、谨慎与采 光。用机遇换气,室内空间观感等因素, 室内净高不宜太低。 • 小学室内净高为3.1m~3.4m,中学为3.4m。 • 进深大于7.2m的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 不低于3.9m。 • 普通教室设前后两个出口,教室门宽为 1000mm。
专用教室设计
• 实验室使用面积小学87㎡,中学96 ㎡。 • 实验室建议进深尺寸为7800~8400m。 • 净高3900
1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学校用地及校园内部环境
• 12班以上规模学校,在选址时应考虑到能 布置出长轴为南北向运动场位置及所需尺 寸。 • 用地周边宜规整,便于充分利用。 • 应有较好的地质条件(较高耐压强度,适 于植物生长土壤等)。避开各种不安全区 域。 • 不应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经过。
校园外部环境
新美术馆
音乐教室
剧场
下层平面
一层主要 流线分析
参观流线 临时展厅流线
剧场流线 讲堂流线
各个展室单独连通,又能通过公共步道与陈列平台相互联通,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 单独使用的一面。整个布局灵活,适应性强,根据需要课单独开放某个或几个陈列厅, 提高了空间组合的综合使用效率。
46
虽然这种布局方式容易产生加大面积,但是斯图加特美 术馆利用陈列平台兼做通道,有效地节省了面积。
- 10
- 20
- 30
类型 1、内廊式 2、外廊式 3、混合式 4、复廊式
- 40
①方式一:走道式
•方式:主要是通过走道来联系各个房间 •特点:各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受干扰 •适合建筑类型: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医院等 •四种类型:单外廊式、双外廊式、单内廊式、双内廊式
单外廊式
沿走道一侧安排使用房间
该图为内部的陈列空间,走道尽端为联系各功能房间的交通枢纽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场馆设计方案

本方案,采用了设计放射性的空间布 局,构思巧妙。
Okushiri Tunami memorial Hall
北海道海啸纪念馆
平面图中,以中心向四周发散。
莫斯科管理学院
优缺点

优点:参观路线简单紧 凑、使用灵活、各个陈 列空间可单独开放。
普通教室布置实例
普通教室布置设计
• 课桌宽度根据教室进深尺寸进行设计,单 人课桌小学应>550mm,中学应>600mm, 双人桌加倍;桌面深度为380~420mm •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 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 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 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 串联式是将各种陈列室串联但灵活性组织的布局,它有参 观路线明确,连贯的优点,但灵活性差,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博 物馆,尤其适用于展出内容连续性强的中小型博物馆,例如时 间顺序性强的历史性展出。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就不宜采 用。因为这种布局展出的灵活性及展出的灵活性都差,人多时 容易产生拥挤现个陈列空间
大厅是博物馆 的核心,它是 所有参观者的 导向并为去博 物馆所有展区 提供通道。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以交通枢纽联系各个空间
峨眉山博物馆
该馆的平面布 局特点是以交通枢 纽联系各个功能房 间。一层平面中动 物厅,植物厅,影 视厅及地质厅围绕 走廊呈放射状布置。 二层中咖啡厅,书 画厅,道教厅和佛 教厅也是以走廊为 联系,组织到一起。
办公辅助用房及交通空间设计 办公辅助用房及交通空间设计
办公用房
• 中小学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与行政办公 两个部分。教学办公是指教师备课、批改 作业、小组会议、课间休息等,要求与教 师联系方便,环境安静。行政办公要求对 内对外联系方便。 • 办公用房相对独立,办公用房与教学楼之 间用走廊相连。这种方式可以将层高适当 降低,必要时也可以在连廊上设少量踏步。
办公用房
• 办公用房如设在教学楼内可集中布置在一 段,也可混合布置。这种做法一般把行政 办公设在楼下,教学办公设在上层。 • 为保证单面采光的办公室有足够照度,进 深不宜超过5.1m,双面采光可适当加大。 • 教师课间休息室最好设在教学楼的中间或 两端。
厕所的设置位置
• 设于两排楼的中间部位自成体系,厕所与两侧的教室数量 和距离相差不多,人流均匀,路线短。管道集中缺点是厕 所的噪声及卫生对教室有影响,厕所门前人流过分集中, 如从阳台入口,较为理想。 • 设在教学楼一端。使两侧开窗,创造通风条件,对教室的 影响较少,管道集中,但人流不均匀,愈接近厕所人流密 度愈大。 • 设两组男女厕所,且分设在教学楼的两端。这种布置方法 可使人流分散,路线短捷,也不干扰教室,但管道较分散。 • 为了改善厕所的通风、卫生条件及气味溢出和减小对教室 的噪声干扰,可中间通过一段阳台、外廊或过厅。 • 教师厕所应在教师办公室附近另设。
教室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 应有足够的面积,合理的尺寸,能满足学生近期与 远 期学习要求。 • 良好的朝向,充足而均匀的光线,要避免直射阳光的 照射,还应设置满足照度要求、用眼卫生的照明工具。 • 教室座位布置便于学生书写和听讲,教室讲课辅导、 通行及安全疏散。 • 良好的声学环境。 • 良好的采暖、换气、隔热和通风条件。 • 所需设施,考虑青少年特点。 • 利于教学改革引进电教设施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