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4
(二)前人对表的态度
❖ 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对“表”的评价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可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 记》所创立的表“无用”——“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 彼谱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 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 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欵曲重沓,方称周备。观马 迁《史记》则不然。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已下 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 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 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 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语 其无用,可胜道哉!”(《史通》卷三);
第三章
《史记》十表导读
1
一.十表概说
❖ (一)前人对表的认识 ❖ 《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
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 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 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 一大特点。 表当然有表格,但不仅仅只有表 格,在表格之前有序。 《史记》的表其实是 一种文体。
3
❖ 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图经, 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本源冠冕。 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人多,则传载 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列眉,画事迹于 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史记评注》卷 三)……概而言之,“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 系统、简明地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 等史体参照互补。
7
二、十表的内容
❖ 具体篇名见下:
❖ ——史记卷十三 ——史记卷十四 ——史记卷十五 ——史记卷十六 ——史记卷十七
三代世表 第一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六国年表 第三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五
❖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12
❖ 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远,文献资料较少,对这三代的历 史事件只能作粗线条勾勒,司马迁本着“疑则传疑”的审慎 态度写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黄帝,下至共和元年,对 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统”及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世 系作了梳理。司马迁又参照《春秋》、《左传》与《国语》、 《铎氏微》等前代史书谱出《十二诸侯年表》,以周王朝为 主线,按年列出“自共和讫孔子”时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诸侯 国的历史事件,欲以此体现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扬 “王道”,并突显出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违礼逾制、德义渐 衰、谋诈日盛的种种趋势,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迟 为“霸道”的变迁轨迹。
9
❖ 吕祖谦通过班固《汉书》中“表”与《史记》 中“表”的比较,较深刻地揭示出“表”在 《史记》中的重要“意义”。 虽然 “十表” 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 形式较为特殊,《史记》的选本一般不选它。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五体”是浑然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尽管不必再现“十表”, 我们却应该从颇有提纲契领功能的表序中领 略司马迁的史才与史识。
第九 第十
8
❖ 《史记》中的“十表”的具体内容,吕祖谦《大事 记解题》卷一中有着非常精彩的勾勒与阐发:
❖ 《史记》十表意义宏深,始学者多不能达。今附见 于此《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所以观百世之本 支也;《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 国维,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高祖功臣侯年表》 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 也。《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 观君臣之职分也。
6
❖ 认真读《史记》之“十表”,我们可以发现,顾炎武的论断 非常正确。而且,“表”在《史记》中还具有这样的功能: 本来,《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突破了编年 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以人物为中心是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的体现,有利于对人谋、人事乃 至人心、人性的深入探讨。但是,以人物为中心亦有可能出 现一些问题,例如刘知几《史通》中便曾说:“同为一事, 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作为体大思精的史学名 著,《史记》中的“表”正能起到弥补这些漏洞的作用:众 多的人、事都以“世”、“年”、甚至“月”为线索被清晰 地简化、表现出来了。于是,不仅“纪传体”的优势可以得 到充分发挥,编年体的长处也被吸收进来,二者不仅相辅相 承,而且相得益彰。
2
❖ “表”这种史体的渊源、性质,古人有一定的分析总 结,可供我们参考: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 之。按《礼》有表记”;郑玄云:“表,明也,谓 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司马贞 《史记索隐·三代世表》);刘知几曰:“表以谱列 年爵”(《史通》卷二);郑樵曰:“表以正历” (《通志·总序》);顾炎武曰:“表所由立,昉于 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日知录》卷二 六);汪越曰:“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 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读史记十表》);
13
10
1.三代世表
❖ 这张表列出了从黄帝到共和行政时期帝王和 诸侯王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从黄帝之后, 谁生谁,谁生谁,这么一路生下去,清清楚 楚。为什么这么清楚,怎么能这么清楚,这 是一个问题。年表后面有“褚先生曰”,这 是因为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 《史记》。后面是他补写的话。
11
说明
5Leabharlann ❖ 还有一种看法则可以郑樵为代表,认为“表”是史 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史记》一书,功在十 表”。至于为什么,郑樵语焉不详,倒是顾炎武对 此有着精辟的回答:“凡列侯将相、王公九卿,其 功名表著者既系之以传,此外大臣无积劳亦无显过, 传之不可胜书,而姓名爵里存没盛衰之迹要不容以 遽泯,则于表乎载之。又其功罪事实,传中有未悉 备者,亦于表乎载之。年经月纬,一览瞭如” (《日知录》卷二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