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晋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晋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晋教版)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1 辽阔的国土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 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 众多的人口1.2005 年1 月6 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 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地势的影响:使河流自西向东流,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使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带来充沛降水,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2. 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3.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势: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 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内蒙古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3 众多的河流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7.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北侧 南侧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东侧 青藏高原西侧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巫山 横断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四川高原青藏高原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1. 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 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

3.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 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 不然则相反。

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1 月 0° C 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 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

10. 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3 众多的河流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7.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北侧 南侧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东侧 青藏高原西侧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巫山 横断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四川高原青藏高原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1. 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 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

3.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 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 不然则相反。

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1 月 0° C 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 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

10. 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3 众多的河流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7.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北侧 南侧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东侧 青藏高原西侧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巫山 横断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四川高原青藏高原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1. 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 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

3.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 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 不然则相反。

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1 月 0° C 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 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

10. 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3 众多的河流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7.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北侧 南侧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东侧 青藏高原西侧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巫山 横断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四川高原青藏高原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