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试验方案
并根据试验结果做适当调整。
强夯加固公式估算:
系数,一般取0.4~0.7,取值由试验确定。
夯锤重(t) 落距(m) 加固影响深度 我们取其中间值20m~6m,夯击能4000kN·m~1200 kN·m。 3.3.5 夯点布置 为防止强夯过程中对夯点周围土体造成剪切破坏导致夯坑周围地面 过大隆起,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选择 第一遍点夯夯点间距为2.5~3.5倍锤底直径,应为6.5m,夯点采用正三角 形布置,跳档施工(见图1),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满 夯采取满堂搭接布置,每相邻夯点搭接1/4锤印,具体见图2。
第三章 强夯试验方案
3.1 试验目的
制定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验证设
计所提供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否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得出最佳的施工技 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指导进行大面积施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3.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2.1试验地区的选择 我方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选择强夯试验区。 强夯试验在强夯施工范围的桩号SH129+388.1~SH130+590.0内选择 二个区域,均位于渠道左岸,Ⅰ号试验区位于桩号 SH129+526.3~SH129+536.3,Ⅱ号试验区位于桩号 SH129+536.3~SH129+546.3。 强夯各试验区位置与夯点布置见附图。 3.2.2试验区整平 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对强夯试验区清基不小于30cm,用推土机进 行整平,完全清除表层的腐质土层,将大的石块或垃圾拣出试验区,以 免影响试验效果。
1.3 工程地质条件
该标段长4.3314km,跨双洎河支流段和双洎河南段。桩号 SH127+930~SH131+531.4,长度3.6014km,为黄土状土均一结构,以 半挖半填为主,局部填方,挖深一般0.7~5.1m。渠底和渠坡由黄土状 轻粉质壤土(alplQ3)构成,该层厚8.5~14.0m,板位于其上部。黄土 状轻粉质壤土具轻微~中等湿陷性,湿陷深度2~8m,湿陷起始压力 5~150kPa,不利于渠坡和地基稳定。地下水埋深较大,位于渠底板之 下;地下水受降水补给、灌溉等因素影响,各时期水位变幅较大。
合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数 1 1 1 1 3 7
3.6 进度计划
3.6.1 试验进度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考虑到机械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计划安排1台机械进行试验区的 强夯施工。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计划每天每台机械完成1000m2。按我方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强夯试验于3月1日进行。 1)试验Ⅰ区:从进场到夯击完毕计划工期为42天。 2)试验Ⅱ区:从进场到夯击完毕计划工期为56天。 2、前一遍夯击完成后,间歇时间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6.2 进度保证措施 1、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和月、周阶段性施工 进度计划以及工序交叉作业的协调计划和材料设备的供应计划; 2、对工程进度所涉及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反馈信息, 对各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 3、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协调好各工序间交叉施工,解决好施工对 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全天候的作业条件,以充分利用有效工作时 间。
SH129+536.3~SH129+546.3
试验场地面积(m2)
553 m2
553 m2
落距(m)
15/15/4
15/15/6
夯击点布置
正三角形
正三角形
夯击遍数(遍)
3
3
每遍击数(击)
10/10/10
10/10/10
累计击数(击)
30
30
各遍夯击间隔(天)
21
28
3.3.3夯击能的改变
夯击能的改变拟采用改变落距的办法来改变各级夯击能的大小。
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 新郑南段第三施工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图号NZSⅡ(XZ3)X001-3-01~NZSⅡ(XZ3)-X001-3-08);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间隔时间根据试验结果做适当调整,若遇雨水天气,间隔时间及工 期做相应顺延。
3.3.8 强夯加固面积 按设计要求范围,强夯为垂直于轴线范围为超出渠堤基础外边缘线
3m。 对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为避免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
响,根据情况采取挖减振沟的防振措施(以施工图中减振沟布置为基 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减振沟一般尺寸为深3m,底宽1m,边 坡1:0.7,起始位置位于强夯外边缘线外4m,现场试验时应对减振沟的 减振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振效果,需调整减振沟的位置及尺 寸,或采取其它减振措施。
3.3 试验初始参数 3.4 试验流程
3.5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和人员 3.6 进度计划
3.7试验质量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 第四章 安全生产措施 4.1安全生产目标 4.2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章 文明环保生产措施 5.1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5.2文明生产具体措施
第六章 技术资料管理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新郑南段三标概况
本标段为新郑南段第三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SH(3)127+200~ SH(3)131+531.4,标段长度4.33km,标段内共有各类建筑物7座,其中 河渠交叉建筑物1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座,公路 桥1座,生产桥3座。
本标段渠道为梯形断面,渠底宽度为23.5m,渠道内一级边坡为1: 2,一级马道(堤顶)宽5.0m,外坡一级边坡1:2,二级边坡1:2.5,渠道 纵比降为1/26000。全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厚度10cm,渠底厚度 8cm。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抗冻标号F150,抗渗标号W6。全渠 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 防冻层。在渠道开口线与永久占地线之间设有截流沟、防护堤、林带。 截流沟纵比降根据地形确定,为防止冲刷,纵比降较陡处全断面采用干 砌石护砌。
3、各种机械司机必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酒后作 业。
每夯击点的夯击数及夯击遍数见表5-1,并根据试验结果做适当调 整。
3.3.7 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 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一
般土质颗粒细、含水量高、透水弱、粘土层厚,间歇时间宜加长。各试 验区间歇时间见表5-1。前一遍夯击完成后,间歇时间达到要求后再进 行下一遍夯击。
第四章 安全生产措施
4.1安全生产目标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杜绝死 亡事故,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严格控制轻伤频率在千分之三以内。
4.2安全管理制度
1、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服 从指挥,集中精神认真操作。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证,戴安全帽。专业工种要有 上岗证。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 新郑南段第三标段
强夯试验方案
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第三标段项目部
2011年2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新郑南段三标概况
1.2 强夯工程概况 1.3 工程地质条件 第二章 编制依据 第三章 强夯试验方案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50t履带式起重机采用自动脱钩装置。拉绳一端固定在锁柄上,另一 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 钩绳随即拉紧,而脱钩装置开启,夯锤脱钩下落。同时可保证每次夯击 落距相同。
3.3.2强夯试验初始参数
表5-1 强夯试验初始参数
试验场地
Ⅰ号试验区
Ⅱ号试验区
试验施工参数
SH129+526.3~SH129+536.3
3.3.4夯击能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设备情况,在Ⅰ号试验区第一遍及第二遍采用
夯击能20t×15m=3000
kN·m,最后一遍满堂夯选择夯击能
20t×4m=800kN·m;在Ⅱ号试验区第一遍及第二遍采用夯击能
20t×15m=3000 kN·m,最后一遍满堂夯选择夯击能20t×5m=1000 kN·m,
3.3 试验初始参数
3.3.1强夯机具的选择 夯锤的选择 根据规范规定:圆形锤印易于重合,根据我公司现有设备能力和设 计地基承载能力要求,本工程选择圆形锤,夯锤锤重20t,底面直径 2.5m,为铸钢材料,吊环为Ф50,4Ф300排气孔。 起重机的选择 本次试验拟投入50t宇通履带式起重机1台,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起重 能力大于1.5倍锤重,50t>20t×1.5=30t,最大落距为19m。 自动脱钩装置
3.7试验质量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
3.7.1夯击过程的监测 在试验段进行强夯施工除了严格遵照施工步骤进行外,还应进行以 下监测工作并做相应记录: (1)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重量减轻。落距未达设计要 求的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行仅能; (2) 夯点点位偏差应小于15cm,夯锤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应不大于 30°。 (3) 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夯击前,应对 夯点放线进行复核,行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 纠正。 (4) 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 量。 3.7.2检验试验项目 在强夯试验施工前及施工结束后7~10天,均现场钻孔取样并进行室 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在强夯试验施工前从夯面起至其下8米深度范围内,以及在施工完 成后7~10天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8米深度内每隔1米取原状 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对前后数据进行对 比,检验是否得到改善。 3.7.3质量检验合格标准 强夯处理质量检验合格标准为:强夯施工结束后,处理深度范围内 土层的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