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教学之感悟

小学英语教学之感悟

小学英语教学之感悟[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模拟社会实践情景进行交际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交际双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策略:铺设氛围,模拟语境、营造合作场所。

[关键词]英语实践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英语之难之累,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模拟社会实际情景进行交际,就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交际能力落实到了实处。

下面本人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模拟社会实践情景进行交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想:模拟社会实践情景进行交际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整体性原则1、立体化、多空间的语境。

作为英语教师,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若能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习惯上,英语教师常局限于课堂上就某个单词、句型、对话等创设具体氛围,使学生往往能积极大胆地投入语言实践活动,但在课堂外,学生常常被母语所包围,说英语的那种兴趣又湮没了,还不能将已掌握的语言自如地运用于生活之中。

因此,英语教师首先应明确,英语是语言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具,是课堂上几个语言点所不能涵盖的,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我们从情景这一点展开,不仅包括在课堂上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也应该利用一切课外的空间,为学生模拟一种英语的语言环境。

这样,英语课上具体情景的语言实践是教学的实破口,课堂外的语言实践作为有机补充。

如此“点—线—面”的结合使英语教学成为一种立体化、多空间的模式,学生身处其中,既能专注于有意学习,也能兼顾无意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2、听、说、读、写四会并重。

以前的英语教学重读写,造就了一大批“聋哑”英语。

但目前部分教师似乎又步入了另一个误区:重听说,轻读写。

但在实际生活中,读写在交际过程中极其重要。

正如目前网络社会的交际,主要是通过读写功能实现的。

从语言的角度说,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是输入;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是输出;它们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处理好这四项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注重整体能力的培养。

二、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

直观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应当注意的是,直观教学要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教师既要有备而来,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或图片、幻灯片,又要善于临场发挥,捕捉“道具”,如学生的文具、衣物,现有的设备、景物等,并辅之以简笔画,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

例如:在进行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及Good night 的句型操练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钟的简笔画,随着时针、分针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做出准确的反应;因为简笔画可随时更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又如,在教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时,设制一个会转动的可固定在墙上的小圆卡,里面有不同颜色的小扇形,并固定一个始终不变方向的指针(如下图),拨动小圆卡让其转动,停住后让学生们说出指针所指的扇形区的颜色。

教师问:What colour is it ?学生答:It's orange/red...既直观又明了。

三、趣味性原则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能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保持注意的时间。

例如在关于人体各器官名称的复习课中,学生要会看、听和说head, eye, face, mouth, ear, nose, foot, arm, hand和leg等词。

为了避免学生们厌倦,就设制了两个游戏。

游戏一:分组“筛选”游戏。

让一组学生起立,其他组同学监督,教师用由慢到快、越来越快的速度说:Touch your nose/hand... please!学生做出正确反应。

没有按单词摸准身体部位的学生被逐一淘汰后坐下,坚持到最后一个的学生为优胜者。

游戏二:每组的优胜者再进行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按参赛者人数,画若干个没有五官的人头,教师每念一个单词,参赛者用粉笔指出其位置并标上序号,教师在标出序号的位置上勾出该单词所表示器官的简笔画,直到完成整个头型。

如果学生指错了位置,则会出现五官挪位的喜剧效果。

学生们一方面觉得有趣而气氛活跃,笑声频频,一方面为了获胜而努力把握每一个单词。

这就避免了枯燥的跟读导致的疲倦和乏味,在游戏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在竞争中强化了知识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添趣味性而设制的游戏等,应具有科学性──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应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来设制,不能为单纯逗乐而盲目设制。

四、交际双向性原则交际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挥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

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习是一个交流—交际过程,这其中既有师生之间,也有学生之间的知识、情感、个性、交往、言谈等交流。

在如此繁杂的交流—交际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双向的原则。

1、师生之间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指引者,这无疑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此时,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有多方面需要的、活生生的人。

在和学生交际中,教师也是活动的指引人,要为学生的交际创造条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言行举止、知识之外的交际,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或赞赏、趣味都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学生是有意交际者,在教师为之模拟的语境中,变得积极投入学习,学会交际。

可在无意中。

学生又往往流露出喜厌、情感与个性。

我们应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渴望,并及时满足这种心灵深处的期待。

如此发挥交际教学的更深教育。

2、学生之间的角色。

学生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

主体之间的交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信任的氛围,潜移默化学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尊重对方,学会信任,在大量的操练中鼓励合作精神。

如在教学角色演练之后如是说:A,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B, your show is quite a fun. You make the best partnership. ( A ,你的英语说得很棒;B 你的表演相当有趣,你们真是最佳组合。

)五、实践性原则小学英语课时少,时隔长,这对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很不利。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别让学生们的口、眼、耳、手闲着。

首先是给全班学生各取了一个英语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使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学生从录像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

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第三,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举行诸如英语板报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创制英语小品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多说、多看、多听。

模拟社会实践情景进行交际的策略:一、铺设氛围,模拟语境1、教学情景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实践情景。

创造实践情景方法有很多,其中实物创设情景最易理解,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具。

如在教学“balloon 、kite、ball、plane、car、boat、doll”等词时,我就利用纸折成飞机、小船,带来皮球、玩具汽车、玩具娃娃,买来汽球一一展示给学生,教其词组;还在课堂上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动手折成飞机、小船,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学习中动手。

2、生活情景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或是教学时结合实际一些生活情景,很为学生所喜爱。

如我在教学BOOK7 UNIT6 PARTB LET’S READ 时,我就借助于本班中的一对双胞胎姐妹,进行生活操练。

Eg:“What does Xiao Ying’s/Xiao Hong’s hobby?...”,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这些还可以利用电化手段、网络知识、简笔画衬托等。

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寓于一个有趣的情景中,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二、营造合作场1、建立学习集体。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建立良好和学习集体,这样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同时,应注意几点:①、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这个交际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

组织时,教师的分配虽可体现一定的优势,但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

我们无妨采取多种形式,自由组合,指定分配,或是同桌之间二者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改变人数。

②、小组之间素质均等。

建立集体势必有竞争。

就交际学习的效果来看,小组外部竞争与内部协调同等重要,通过竞争,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要使小组间的竞争收到实效,就必须使每个小组的水平相近。

如有一位教师在一堂公开课中,由于是别校的学生,事先并不知每个学生的水平素质,结果在分小组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素质不均等的情况,以致令课堂教学收到反效果。

2、改变教学空间。

课堂教学空间,一般都是田型空间形态。

虽有利于讲授,却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际学习。

因为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进行各种交际活动,可改成“马蹄型”,“半圆型”等。

另一种改变教学空间的方法,就是保证将必修课程以外,把一部分课程调整为英语活动课。

如在教学BOOK1 UNIT6 PARTB LET’S DO 时,我就请每个学生带来皮球、玩具娃娃、玩具汽车、汽球、纸等来到操场上,借助录音对“Bounce the ball. Fly the kite .Throw the plane . Hold the doll .Drive the car .Blow up the balloons.”等短语进行几轮的操练,然后同学之间互相做。

同学们在宽阔的操场上能放开自我,尽情发挥,气氛热烈得不得了。

虽然学生在边说边做时,有的做错,有的说得结巴,但没关系,他们在自己进行交际,彼此理解,这就是交际的意义。

无论是模拟社会实践情景,还是营造合作场,都是为交际的有效性服务的。

希望通过各种手段的辅助,培养学生用外语来叙事情,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中国人事出版社《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中国文联出版社《英语学习方法指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班主任优秀案件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语教学法》、《心理教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