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正文及附件规范实施细则【规范提示】(一)按照学校教务处和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正文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正文规范实施细则》,以供学生和指导教师参考。
(二)在运用本规范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对部分行间距或字体等进行灵活调整,力求美观。
(三)用纸及打印规格:论文正本封面使用A3浅蓝皮纹纸,附件封面使用A3橙色皮纹纸,正文及附件的尺寸规格为A4(210X297mm)。
页面设置:上边距和左距为2.5厘米,下边距和右边距为2厘米。
(四)各班班长于6月中旬到教学办统一领取毕业资料袋,资料袋封面由同学按规定内容填写,“材料项目”则统一内容与格式编号材料项目件数1 毕业论文 22 毕业论文附件 13 诚信承诺书 14 中期检查表 15 指导教师评审表 16 评阅教师评审表 27 答辩委员会诀议书 18 光盘 1(五)论文正文打印2本,附件打印1本。
论文正文与附件必须在6月20号以前装订完毕,并刻录成光盘,连同诚信承诺书、论文中期检查表一并放入档案袋中,并由同学分别交给各自论文指导教师,然后由老师亲自交到系办公室(班级不统一收)。
第(四)项所提的指导教师评审表、评阅教师评审表与答辩委员会诀议书由各系教学秘书在收齐本专业学生毕业资料袋后统一装入。
注:上述所有表格均可以学校教务处网页“下载专区”中的“实践教学”栏目中下载。
所有要求签字的地方均要求手写。
第一部分论文正文规范及示范一、封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
(一)中文题目三号黑体(不加粗)。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标题字数要适当,主标题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二)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四号宋体。
【注】外院选修本专业的同学,请在“行政管理”之后,增加“(双学位)”三字。
“双学位”用圆括号括起,四号宋体。
(三)指导教师必须手写签名,不能打印。
(四)封面日期1.日期统一为20XX年6月20日。
2.年、月、日:三号;宋体。
20XX、6、20:三号;Times New Roman。
【注】上述各项目中,下划线必须对齐;所填写的内容在下划线上居中排列。
其中,“签名”二字刚好在下划线外。
二、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500~800字左右(限一页)。
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内容和关键词。
(一)中文论文题目小2黑体(不加粗);居中;段前17磅;段后30磅(段前、段后的磅数必须手工输入)。
行距20磅。
(二)“摘要”二字居中,4号黑体(不加粗)。
段前0行;段后12磅。
行距20磅。
摘、要之间空1字符(中文状态下,空格键点击两次)。
(三)摘要正文小4宋体。
段前0行,段后0行。
行距20磅。
首行缩进2字符。
摘要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
语言力求精炼,一般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
(四)关键词摘要正文后,中间空一行,接写关键词。
论文的关键词应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顶格。
小4号黑体(不加粗)。
3-5个,中间用逗号”,”号分开。
(中文、半角状态下的标点符号;最后的关键词尾不写标点)。
三、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以400个左右实词为宜(限一页),也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内容和关键词。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一)英文论文题目小3 Arial Black(不加粗)。
居中;段前17磅;段后30磅。
行距20磅。
除首词的首字母、人名、地名的首字母,以及简缩写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单词的首字母一律小写。
(二)“Abstract”居中,4号Arial Black(不加粗)。
段前0行;段后12磅。
行距20磅。
(三)英文摘要正文,即Content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段前0行,段后0行。
行距20磅。
首行缩进2字符。
英文摘要正文后,中间空一行,接写Key words。
[注]英文摘要正文如果过多,可以适当调整行距,以尽量保证英文摘要、以及英文关键词在一页之内。
(四)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小4号Arial Black字体(不加粗)。
段前0行,段后0行。
行距20磅。
英文关键词中,除人名、地名的首字母,以及简缩写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单词的首字母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英文状态下的逗号隔开。
英文关键词中,所有标点(即:和,)后,点击空格键一次(英文状态下),接写其他关键词。
最后的关键词尾不写标点。
四、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目录要求标题层次清晰,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一)“目录”二字小二黑体(不加粗);居中。
段前17磅;段后30磅。
行距20磅。
目、录之间空1字符(中文状态下,空格键点击两次)。
(二)目录正文目录正文采取自动生成方式。
自动生成后,格式调整如下:1.全部5号宋体;行距16磅;段前0行;段后0行。
2.“摘要、结论、谢辞”,各个词语之间空1字符(中文状态下,点击空格键两次)。
3.摘要、Abstract、所有大标题(如一、绪论)、结论、谢辞、参考文献一律加粗。
4.一级节标题<如(一)福建省>,全部首行缩进2字符。
括号后面不加空格,直接接写标题。
5.二级节标题<如1.研究背景>,首行缩进4字符。
(目录中,建议写到二级节标题就可以了,不必写三级节标题)6.目录下方要接前页顺序,插入页码,如Ⅲ、Ⅳ。
7.五、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一)标题A.大标题(如“一、绪论”)序数用“一、”等依次表示。
小2黑体(不加粗);居中。
段前17磅;段后30磅。
行距20磅。
其中,“绪论”二字中间不加空格。
“绪论”二字上方,不要再写论文题目。
B.一级节标题<如(一)福建省>序数用“(一)”等依次表示。
3号黑体(不加粗);顶格;段前18磅;段后18磅。
行距20磅。
其中,圆括号必须是中文、半角状态下的圆括号。
C.二级节标题<如1.研究背景>序数用“1”等依次表示。
小三黑体;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12磅;段后12磅。
行距20磅。
序数后加圆点,圆点后直接书写标题。
其中,序数和圆点为中文、半角状态下的序数和圆点。
D.三级节标题序数用“(1)”等表示。
小四黑体;首行缩进2字符。
段前6磅;段后6磅;行距20磅。
其中,圆括号必须是中文、半角状态下的括号。
E.其他“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二)正文A.字体小4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20磅。
B.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标识1.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的末尾字的右上角,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并加上方括号,如网络的先进性[4]。
2.原则上,参考文献标识在标点符号(如句号和逗号)之前,如下两例:例一:促进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1]。
例二:对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领域。
当参考的内容包含在引号内时,标号顺序依次是:右边引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
(这种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25.32,GB7714-87”中的范文一致)。
如下例:“促进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 [1]。
【注】若引号后未标参考文献,按照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句号则应当包括在引号内,如“促进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
”3.当同一段话引用不同参考文献时,用[1,2],或其他序数表示。
其中,序数之间用英文状态下的逗号隔开。
1表示第一个参考文献,2表示第二个参考文献。
后面的序数类似。
如下例:促进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1,2,3]。
4.当不同处(如第1页某段话;第12页某段话同时引用)引用同一参考文献时,从第二次参考文献标识起,直接复制第一次参考文献的标识。
如下例:促进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1]。
(假设在第1页)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1]。
(假设在第12页)[注]适当控制同一参考文献标识重复出现的次数,尽量保持在3个之内,不宜太多;或不重复出现。
六、结论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
(一)结论小2黑体(不加粗);居中。
段前17磅;段后30磅。
行距20磅。
其中,“结论”二字中间不加空格。
(二)结论正文小4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20磅。
七、谢辞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一)谢辞小2黑体(不加粗);居中。
段前17磅;段后30磅。
行距20磅。
其中,“谢辞”二字中间不加空格。
统一为“谢辞”,不用“致谢”。
(二)谢辞正文小4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20磅。
八、参考文献与附录(一)内容要求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
参考文献的写法应该遵循规范。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
对作者已阅读过的对论文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应尽可能列出,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