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关于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关于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一个哲学与方法论
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在本层级系统里无解,需要到更高一级的系统里才能找到答案。

企业—产业—宏观经济,是三个不同层级的系统。

企业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更高层级的产业系统里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

所以,思考企业的问题,必须建立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

・N个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沿着人均GDP的变迁轨迹寻找产业机会、规避行业风险;产业集中是历史必然,产业整合是大势所趋;中美贸易战将引发产业大变天;互联网将改变一切产业;以历史性远见看到中外产业竞争态势的大趋势;沿着人口结构的变迁轨迹寻找产业机会、规避行业风险;从产业政策里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确立“产品竞争--产业链竞争--产业生态竞争”的竞争思维;洞察“产业边界清晰--产业边界模糊—自设产业边界”的企业演变趋势;产业是“想”出来的;从问题中发现产业机会: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产业机会;哪里问题大,哪里机会就大;利用上市、再融资和资本市场估值中的产业偏好;以产业代表的身份寻求“产某结合”(产业+);数据成为关键的产业资源和核心资产(积累经营数据的价值,大于利润);产业与商圈的一体化共生;区域产业分工、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机会;技术创新与产业变迁;资本市场与产业变迁。

・一个产业分析模型---smart模型
①想做一个大企业?首要的问题是,要选大产业。

这是产业规模问题,Scale。

②大产业,是否一定就能容易做成大企业?未必。

这是产业结构问题,Structure。

③大企业是否一定能挣大钱?未必。

这是盈利模式问题,Model of Business。

④受哪些因素影响?资源或资产分布,Assets;行业惯例和规则(明规则和潜规则),Rule;法
律与监管,Regulation;技术(壁垒、创新、更替),Technology。

・一个法则---12345法则
修炼产业知识底蕴:1理2史2实4感觉5逻辑
从态度气度厚度进行三度修炼,修炼进阶
12345法则:1强化产业理论、夯实专业功底
2熟读产业史、了解产业变迁规律
3深入产业实地、把握实态与实情
4培养产业感觉、练就产业本能与灵感
5梳理产业逻辑、明确清晰产业思路
从深度阅读、纲要推荐到重点引领等习惯的养成
・一个变化:产业边界清晰--产业边界模糊—自设产业边界
产业边界是由产业经济系统诸多子系统构成的与其外部环境相联系的界面。

是人们对于系统和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未来演化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

边界分为,技术边界(专用性程度)、业务边界(差异性程度)、市场边界(市场结构性质)、运作边界(专用性程度与客容量)。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及其节奏的
加快,产业边界具有动态性。

传统产业的边界是明确而固定的;而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产业边界不可避免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产业间的内部与外部边界也由此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

究其原因,产业边界的模糊性可归结为构成产业经济系统的经济元一一企业其成功要素由静态环境下的规模(size)、角色清晰(Role Clarity)、专门化(Specialization)和控制(Control)逐步演变为动态环境下的速度(Speed)、柔性化(Flexibility)、整合(Integration)和创新(innovation)产业边界具有渗透性,符合产业组织规范和产业组织制度的外部物质有资格进入产业组织;同时,在符合产业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向外渗透。

从产业边界清晰--产业边界模糊—自设产业边界的演变,因此企业的产业选择和业务结构思考中,传统的、边界清晰的产业概念,需要全新审视,不要设定。

因为产业竞争的最大威胁不一定来自产业内部,往往来自外部,因此思维要外拓,拓宽其延展性和空间性。

・两个变迁轨迹:人均GDP变迁轨迹+人口结构变迁轨迹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机制。

人口其实是劳动力的基础,但一国的劳动力除了数量之外更讲求质量,如果从劳动力角度来分析,随着中国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GDP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但过多的人口其实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一定的土地、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过多的会使得自然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会随着降低,这样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率由人均产出(人均GDP)的增长和人口增长两个因素构成。

而全国的人均产出等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产出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乘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抚养率上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就必然下降,因而导致全国人均产出的下降。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几个方向性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消费比基准情景要高,第二是投资比基准情景要低,第三是出口比基准情景要低,第四是进口要比基准更高。

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必将影响到不同个体的消费行为,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代表着特定的消费特征。

因此,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均GDP是有直接影响的,同时通过消费需求结构渠道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人均GDP是预测微观经济行为和宏观发展状况的灵敏指标。

一般来讲,当一国人均GDP达到某一水平时,居民消费行为和支出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引发一国产业结构的变迁,相应衍生出较多的投资机会。

沿着人均GDP的变迁轨迹,每一个阶段都出现相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现象及问题。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需求,体现相对应的消费模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消费需求分为五个递进的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贫困,温饱阶段:生理、安全需要→数量消费;小康,富裕阶段:归属感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品质消费与品牌消费;最富裕阶段:自我实现的需要→品味消费,品格消费。

因此不同的人口结构,人均GDP阶段就会呈现产业的机会与风险,问题和现象是机会的源泉。

即从问题中发现产业机会: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产业机会。

根据人口结构和人均GDP 的演变趋势,洞察“产业边界清晰--产业边界模糊—自设产业边界”的企业演变趋势,及外部市场的变化,发现产业机会,想出解决方案,推进企业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