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
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 A【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她是祥子的妻子。
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溢。
B. 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
简·爱找到他,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C. 在重伤养病时,保尔偶然认识了女工丽达并相爱。
他一边不断地帮助丽达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最终丽达成了保尔的妻子,并帮他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D. 《水浒传》中的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
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鼓上蚤”时迁。
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捉,由宋江主婚与时迁成了夫妻。
【答案】 B【解析】【分析】A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女子,她是祥子的妻子。
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溢。
B 表述正确。
C 保尔的妻子是达雅。
不是丽达。
D 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
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矮脚虎”王英。
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捉,由宋江主婚与王英成了夫妻。
同掌梁山三军内采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条好汉。
随宋江征讨方腊时,王英被南军将领郑彪一枪刺死,扈三娘急去救应被郑彪掷来的钢砖打中门面而死。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4.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一一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
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 《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教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上文《西游记》片段中,A是________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1)B(2)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
B表述有误,原著中是罗切斯特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所以“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故选B;(2)题干所给的片段,描述的是唐僧解救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的过程。
在此前写了孙悟空的话:“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由此可见,“此善心”指的就是“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而唐僧话中提到的人物,正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告诉他,“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
你只上出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唐僧就是用这个方法得以救出孙悟空。
故答案为:⑴B;⑵观音菩萨;揭去山顶如来的金字压帖。
【点评】⑴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
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5.语文实践活动。
名著知识解答。
(1)【名著馆】《水浒传》中有一人能日行五百里,行走如飞,他是戴宗,绰号为________。
本为监狱长,后因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题反诗入狱。
(2)【朗读厅】A在朗读者第六期中,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的魅力。
B班级要举行“我爱朗读”的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活动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个字)初中三年,课本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课文,请选择你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参加比赛,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解析】【分析】(1)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记死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问,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要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要注意不要脱离“我爱朗读”这个主题。
二问,喜欢的理由可以有如下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什么手法写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写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收获。
故答案为:(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珠只是级人物的掌握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
6.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分“赋”“比”“兴”三部分。
其中有《关雎》《无衣》《蒹葭》等名篇。
B. 我国古代男子一般有名有字,《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称字不称名,是不符合当时社交礼仪的,其中隐含着他对杨修的不敬。
C.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故乡》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D.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它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其中有太平洋被欧洲探险者发现、东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拜占庭陷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内容。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小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①画横线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②请你联系小说《水浒传》林冲的有关故事情节谈谈成语“逼上梁山”的含义。
【答案】(1)D(2)①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
“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
②太尉高俅之子为霸占林冲的妻子,三番五次设计陷害他,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虑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害他的人,上了梁山。
成语“逼上梁山”用来比喻被迫做某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