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A 、 居民点: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 一种基本形式 。
居民点的发展: 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 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景观类别: 4.物质构成: 5.承担职能:6.生活方式、B 、 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 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C 、 古埃及时期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用地选择上,注重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D 、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 和行政管辖 。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E 、 我国城市界定的标准:城市是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一 般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个级别。
地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
县级市 :不设区的市,具有与县平行的行政地位建制镇 :凡县政府所在地一般均可设镇;总人口在 2 万人左右的乡,其乡政府 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比重的 10%以上,非农人口最低限度为 2000 人可设 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条件可适当放宽。
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副省级城市 :哈尔滨、长春、沈阳、 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 F 、 城市发展三个时期 前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发展缓慢,延续时间很长; 政治中心,而非经济中心; 4. 少。
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城市数量、 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 后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2.城市数量持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3.城市出现两极分化倾向,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专业化非农业与农业 聚集与分散 高密度建筑与低密度建筑 发达与不发达中心与非中心 价值观念和基本素质等:存在差别春、 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 2.城市结构简单 3.城市主要功能是 城市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的很 规模和经济总量的积累; 2.城市逐 3.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积累。
城市大量出现; 4.一些相邻城市连接组成巨型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 5.城市与乡村有原来的分离和隔绝走向融合,城乡差距趋向缩小。
G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 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通常情况下, 我们用城市人口规模指标衡量城市化进程, 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
诺瑟姆城市化三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化加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达到 城市化稳定阶段: 城市化水平超过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A 、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 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 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 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B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列契沃斯)规划思想 :主张通过建设田园城市控制城市规模扩张, 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 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
其特征是中心城市周围建设一圈较小的城镇——田 园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称其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
田园城市: 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中央是公园, 6 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 自内向外依次是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 、 商店和商品展览馆、住宅、林荫大道(内侧是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外侧是 花园式住宅),城市外围地区建工厂和仓库, 再外围是永久性绿地, 用于农牧业。
C 、 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理论设想(巴黎建筑规划方案)规划思想: 工业化思想带入城市规划,主张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 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即大量高层建筑加上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 通系统。
现代城市的设想 : 城市中部是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 40万人居住在 24栋 60 层的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外围是环形居住带, 60 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中; 最外围是居住 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 地面市内交 通、高架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联系。
柯布希埃与霍华德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相同点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 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 模较小的城市; 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 奠基于社会改革理想。
柯布希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 通过大城市的结构重组, 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希望以 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D 、 索利亚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背景: 19 世纪末的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 。
规划思想: 城市应该以大运量、 宽阔和高速的轨道交通运输干线作为轴线, 各种 空间要素、 工程管线和建设地带聚集在其两侧来营造。
可以限制城市的宽度, 而 城市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 未来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 而是由铁路和 交通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规划实践: 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巴黎的轴向延伸一般在 30%以下30%-70%之间70%(开始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E、卫星城镇理论规划思想: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同时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立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联系。
卫星城镇从卧城——半独立城镇——完全独立的新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规模趋向由小到大。
有机疏散的思想规划思想:城市建设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病的根治需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体,组成城市的“细胞”之间要有足够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类似“瘤”的贫民窟的产生和蔓延。
主张把城市划分成不同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使用的地段。
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干线上,尽量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邻里单位: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邻里单位”是居住区的“细胞” ,其内部有小学等服务居民的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内部和外部道路有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穿越“邻里单位” 。
同时,同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
小区规划:小区是“邻里单位”的发展,规模更大,趋向于以交通干道和其他自然或人工界线为界,小区内部道路系统与周围城市干道有明显划分,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得到解决。
社区规划:20世纪60 年代后,居住区规划不再仅仅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居住区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规划师的责任重心趋向多元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
F、《雅典宪章》(佃33年)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同时还就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还提出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的思想。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主要内容:承认和肯定《雅典宪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新的发展。
认为追求功能分区不能够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要重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同时,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要重视规划的编制,更要重视规划的实施。
另外,《马丘比丘宪章》还就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历史遗产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华沙宣言》(1981 年)主要内容: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该考虑人的发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继承了《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合理内容,认为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华沙宣言》强调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另外,《华沙宣言》还要求“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并依照可以接受的公共卫生和福利标准,使环境恢复基本的完整”。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A、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
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和战略部署城市详细规划: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具体每个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规定城市规划六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C 、 城市规划的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内容(工程地质构造、土层物理状况、滑坡、 崩塌等、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测量资料内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地 下工程和地下管道网测量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D 、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所谓强制性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1. 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E 、 城市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1.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2.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1) 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省和自治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国务院指定的城 市的总体规划(2)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3) 市人民政府审批: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4) 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 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3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4.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 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可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 批。
F 、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 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分类第三产业【服务业】GDP 比重大、产业关联度高、较 围绕城市主导性产业而建立发展 起的产业、一般服务型产业: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