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写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

有关概念和定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国内学者研究方法与国外学者研究方法。

在国内学者研究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固有的方法论,在此做一罗列。

一,辩证方法论,也成为唯物辩证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论;2、矛盾分析方法论(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3、群众路线方法;
4、系统方法。

二,对象化方法论,实践活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从对象化活动认识对象和人自身,是马克思基本的方法论。

从实践方面理解现实的方法。

1、从对象性关系看世界;2、对象化方法;3、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化;4、价值评价。

三、形态方法论,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一定的形态,与形态相联系着的是结构,由此决定事物的性质与功能。

运动有各种形态,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在社会运动中又有不同的社会心态,如原始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每一个形态中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社会形态中就包括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等,由此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功能。

1、性能方法论;2、结构方法;3、性能—结构方法。

四、历史方法论,首先是从发生学方法研究事物的起源;其次,通过对过程与功能的分析,在普遍的历史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性质;再次,要分析各历史阶段之间的扬弃关系。

五,科学抽象方法,包括范畴的理论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1、历史主义方法;2、历史评价;3、世界历史方法。

①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1、朴素实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其和人们的经验常识保持了最亲密的联系,具有十分坚固的“生活基础”,其后果是: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转向某种可以通过物质来理解各种哲学论点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或形而上学”(阿尔都塞)另一方面,有给人许多“知识的幻想”和“知识的承诺”,提供给人们一些“可以套在任何问题上的刻板的公式”或“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即时搪塞一下的词①参见孙显元: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汇语录”。

2、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引入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和解释原则。

在世界观的意义上,强调从实践出发理解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认识论意义上,强调从“主体”出发理解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突出主体认识活动中的“选择”、“反思”、“建构”、“批判”性作用。

3、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转向,凸显了把哲学视为关于人类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凸现了现代哲学的主体性转变。

强调人是感性的、历史性的存在,人的物化、异化,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

文本研究方法,
综合研究方法
2010年—2012年,学术界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认识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靳辉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需要进行认真研究,但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遵循唯物辩证的方法,否则也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基本原理”①。

具体要遵循四条原则:即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整体与部分统一、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统一的原则。

正对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存在的“分学科”和“超学科”研究的俩种路径,孙正聿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部工作是“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在马克思那里,‘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各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融为一体的”②
①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②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