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复习

2016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复习

2016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二轮复习贯通四大环节,准确判定答题要点高考对经济生活的考查,一般说来,设问的问题除了对、企业和个人等主体有明确的要求外,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如何促进生产的发展、如何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解决交换领域的一系列问题等,十分有必要在进行“个人、企业、”三个主体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知识再进行梳理和系统的整合,提高调用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如何促进生产的六个思考角度)★请先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生活与哲学》P30专家点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一、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P302、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二、从生产关系的角度1、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P35(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P35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P63三、从生产主体的角度1、劳动者(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利用好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各种政策,努力实现就业和创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的发展。

(3)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投资,以此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企业(1)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P37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P39-40(3)实施企业兼并和企业联合、公司制改革、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抓住政策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

P40-41四、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P832、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P79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79 第一,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第二,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科学的宏观调控P84(1)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2)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

(3)整顿和规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P80五、从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角度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载体、实质和影响(积极和消极)P92-94(1)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和商品等在全球围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主导的。

(4)影响:积极影响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也带来经济波动,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关于开放全会公报说,必须丰富对外开放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正确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一)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

P58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P58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在要求P60(二)按劳分配1、基本要求:P59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P59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P59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1、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P60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意义:P60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四)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P60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613、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P6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P62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收入的分配--认识如何参与社会分配(一)财政1、财政收入与支出P65财政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资金,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P67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P68(相关容)2、财政的作用P65-66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阅读P66名词点击: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二)税收P691、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4、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维护社会公平;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交换(抓住交换的2个条件和2个市场)一、交换的两个条件--全面认识货币与价格(一)货币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另外货币还具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由(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大会导致…过小会导致…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和面值(面额),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个别的纸币还能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4、结算与信用工具:结算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现金结算),二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转账结算)。

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5、汇率及其变化和影响(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升降与币值的关系规律:本币汇率、币值同向变化,与外币汇率、币值反向变化。

★(3)汇率变化的影响(见三维设计)(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其他因素:纸币发行量、币值的变化、宏观调控的政策、季节变化、文化因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