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
摘要:人类越来越注意到需要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保护,而要想有效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的环保知识,需要通过教育来达到目的,教育能够普及环保知识,灌输环保理念。
向学生教授环保知识,与化学课相结合,将环保教育引入课堂,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46-01
人类对我们生存的地球过度的索取,造成了现在环境的严重恶化,臭氧层逐渐的薄弱,甚至出现了漏洞;温室效应加剧,北极的冰雪融化,造成了一系列的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屡屡发生,许多的动植物都濒临灭绝的境地;各类遗迹名胜被游客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伐,植被被破坏,沙漠化越发严重等等。
环境污染与多方面的学科都有联系,而化学更是主要因素,如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也与化学有关。
1 加强化学环保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环保教育是全人类的呼声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但却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破坏。
现在全球的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所关注的问题,它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
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
教育作为人类的知识传播地,需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1.2 加强环保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从建国到现在的60多年中,经济的发展可以用腾飞来形容,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也同样十分严重。
据相关调查显示,“七·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2%,城市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水环境污染严重;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多数城市总悬浮颗粒物超二级标准;数十个城市固体废物堆放量达1000万吨以上;城市噪音,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酸雨的范围都非常的严重,还有北方的沙漠化等等生态问题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处理好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找到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源,去保护环境,对资源的利用合理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越发的严重,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
除了立法保护环境,在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环保知识的传播等等都是应对环境问题采取的积极举措。
1.3 加强环保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和创新教学方案的需要
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宣传,去教育。
借助教育的环节传播环保知识,起到的作用是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
2 结合化学教学,了解环境保护方法
环境污染的种类非常多,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等。
在化学教育当中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他
们的共鸣,让他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内心提高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了化学才能够对身边的环保做出贡献。
在上化学课时,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环保知识。
例如在讲解卤素、氮族、氧族、碳族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以联系我们城市中的化工厂、冶炼厂等等重工业的生产废气和废物,说明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工业上是如何对这类污染环境的气体进行后期处理的,习金属元素时,认识到重金属对人的危害,如著名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等。
学习有机化学物时,可以穿插有机物对人体的损害,例如,甲醇对人的危害,而假酒都是由甲醇制成的,让他们明白假酒的危害。
将生活中发生的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自然灾害穿插进教育内容当中,让他们明年环境污染的危害。
引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理解了要使环境少受污染,就要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处理。
3 开展社会调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
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工厂对污染物的处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重要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知识。
在寒暑假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实习性的作业,让学生去搜集生活当中出现的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行为,让他们找到解决的对策,让他们从课堂中走入到社会当中,从实践中去深化学到的知识,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环保教育
环境生态教育出了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化学课也不仅仅只是讲解就能教好的课程,所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非常有必要,而课后的实践活动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内容也丰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安排一些课后的实践活动,例如,下课后让学生在生活地方收集雨水,然后让他们在化学课上测试不同地方的雨水酸碱度,然后讲解酸雨的形成,从结果中可以很明白的看出,居住在离工厂近的同学收集的雨水偏酸性,这样的课后实践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乐趣,还将环保知识和教育内容更加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4.1 开展调查
寒暑假的假期比较长,布置较多的课本作业会对学生的兴趣造成打击,如果换做社会调查这样的开放式作业,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作用比起课本作业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让他们切身的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让他们对生活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找到根源,然后写成报告,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组织参观考察
教育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让他们知道平时使用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何将无法使用的水资源变成可以使用的水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沼气池,然他们明白一些废弃物的如何再利用,这样对环境的保护原理等等,只有将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加深刻的让学生明白环
保的重要性和环保的知识。
4.3 办板报、手抄报作宣传
将学校的校干和班级的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知识的手段,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等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
5 改进化学实验,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可是化学课的实验中有些实验会产生有毒的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学产物,如氯气,二氧化硫等等。
在实验环节要尽量的少使用化学原料,在对化学尾气的收集上也应该多多思考,不要将废气排放到空气当中,实验后的废液也要妥善处理。
从课堂中培养环保的意识。
总之,化学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协调经济和社会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环境教育涉及的方面非常繁杂,具有综合性、随机性、时空性等等特性,在我们制定环境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的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将环境教育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