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专业:会计学班级:08级会计学2班作者:周清清指导老师:刘斌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财务造假和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估计在9875亿元到12570亿元之间,占GDP的13.6%到16.8%。
其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所引起的损失至少占总损失的40%。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将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献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表现以及危害,从而提出治理对策。
笔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馆藏图书等资料,共搜索出多篇论文作为支撑材料,主要的文献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探析》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等。
下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一些专家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涵1.1 上市公司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市场的产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所以绝大多数中小股东游离于企业之外,成为企业的外部经济人,中小股东等广大利益相关者只能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于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上市公司及其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雷俊红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一文中描述: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载体。
会计信息的特征表现如下:(1)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有使用价值,表现在它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作出关于资源使用的合理决策,从而使资源的使用能为自己带来价值增值得极大化。
具体而言,表现在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和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债权人选择贷款对象、供应商了解协作单位贷款能否收回,了解企业的供货质量、价格、按期交货的能力、售后服务质量及持续供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制、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情况,企业职工在选择企业应聘时也可直接或间接利用会计信息。
以上分析说明,尽管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但都证明了会计信息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2)会计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这是由于现代企业在“两权分离”条件下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制度的必然结果。
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前提下,作为经济人,为最大化自身利益,会有借助欺诈等不正当手段牟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便利。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现状褚莹在《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中指出自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立以来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据2003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六成以上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
查出资产不实资金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资金41.38亿元,利润不实资金28.72亿元,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亿安科技案”、“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猴王案”、“PT郑百文”、“银广夏案”、“麦科特案”以及“江苏琼花事件”等一个个会计信息失真的大案。
这严重损害了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效力,降低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效,也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包括内在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内在原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外部环境原因是其客观条件,在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时,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赵丽在《从动机角度探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中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已经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首先,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出经理人员代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其次,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决策有用性 ,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第三,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第四,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
徐振莉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问题及对策》中归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主要包括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两大方面。
盈余管理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只是对现有法律法规本身的不完备性加以利用。
而会计操纵则是违反与歪曲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其主要表现有:(1)串通性恶意造假调节利润,虚增资产;(2)利用关联交易准则和规定的不完备性规划利润。
除以上两种类型之外还有掩饰或虚构交易事实;利用会计方法、会计原则不完备性规划利润;不记录负债或减少记录负债等类型。
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张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究》中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既有其自身的因素, 也有外部的条件, 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也是方方面面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利益的追逐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动力;(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洞开了方便之门;(3)内部控制混乱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温床;(4)部分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5)信息制定权集中, 会计信息需求群体尚未形成;(6)外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 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利益关联;(7)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8)监管工作尚存在着问题。
李立辉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利益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温床;(2)信用环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3)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常海鹏《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表述为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会危及企业生存;导致国家税收和资产直接损失;成为个别有权的人以权谋私的遮羞布。
王能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思考》提出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失真的会计信息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其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影响资本市场秩序;信息失真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很难对其进行业绩评价。
6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众多活跃在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对策,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方案,很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任锐、林艳、曲娜在《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中谈到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2)按市场要求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强化会计监督体系和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3)强化会计人员培训,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4)尽快建立合伙制,以无限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造假成本。
张航在《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中就如何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完善外部治理结构;(2)提高会计诚信,净化社会环境,打造信用政府,完善信用档案体系,加强社会诚信教育;(3)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4)确立审计的社会监督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加强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7 结束语通过参阅以上文献,我们知道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问题研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越来越重要,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各种研究成果出现与运用也减轻了由于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而带来的各种经济危害。
但由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局限性、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中介监督的弱化、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及专业技术能力低等问题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逐步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该问题的解决对于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何小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析[J].财会研究.2008(11):54-60[2]邓明然、何菊平、王宏明.从银广夏造假案探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现代会计.2002(03):15-16[3]雷俊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J].财税统计.2011(01):85-86[4]褚莹.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4-16[5]赵丽.从动机角度探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会计与审计.2010(02):74-75[6]徐振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07):124-126[7]张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究[J].理论观察.2002(04):62-63[8]李立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与防范[J].财会研究.2009(09):81-82.[9]常海鹏.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北京物资流通.2009(01):56-59[10]王能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02):43-47[11]任锐、林艳、曲娜.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04):81-82[12]张航.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7(08):328-329[13]吕云平.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园地.2006(08):154-155[14]张玲、吴波、党金磊.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评估研究 [J].审计研究.2006(01):89-92[15]曲波. 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对策[J].经济师.2004(06):175-176[16]WU Li-feng.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Accountants in china [J].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2002(03):70-73[17]Zhang Xu-xiang.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Distortion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Solutions forIt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5):526-530。